国家能源局22日正式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其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煤炭生产能力将达41亿吨/年,产量控制在39亿吨左右,这一产量目标高于此前业界普遍预期的38亿吨。《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形成20个巨型煤炭企业集团的目标,煤炭产量将占全国60%以上。
市场分析指出,《规划》尽管提出“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但控制的对象或将集中于小煤矿企业,对于大企业集团来说,将可能出现产能规模快速扩张局面。在此背景下,大企业集团大幅提高产能规模或将导致煤炭产能过剩局面。从长远来看,未来握有优质稀缺煤炭资源的龙头公司将有望维持竞争优势地位,且受益于国家扶持政策集中做大做强。
10家亿吨级“巨无霸”浮出水面
《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要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将占全国60%以上。未来煤炭生产将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继续压减小煤矿数量。到2015年,全国煤矿数量将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单产规模在100万吨/年以上,比目前煤矿数量减少一半。
为确保大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便是继续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在山西、内蒙古、河南等重点产煤省区,未来要以大型煤矿企业为主体,在目前兼并重组取得一定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加速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
有业内人士据此分析,近两年来一些重点省区推进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已经让一系列大煤炭企业集团逐渐浮出水面。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范围内煤炭产量突破亿吨的企业已达5个,突破5000万吨级的更是多达14个。更有15家企业将2015年的煤炭产量规划目标定在了亿吨级以上。
从目前来看,在目前神华、中煤、山西焦煤、同煤和陕西煤化5个亿吨级集团之外,《规划》提出的10大亿吨级企业的另外五个席位或依次为:山东能源、河南煤化、冀中能源、潞安矿业、淮南矿业等。
德邦证券分析师认为,未来煤炭企业格局下除上述企业率先获益外,其他主要煤炭大省的行业龙头也将直接受益,例如山东的兖州煤业和贵州的盘江股份等。而由于稀缺煤种未来供应缺口的存在,会促使手中握有炼焦煤和无烟煤等优质资源的西山煤电、平煤股份、晋城煤业等更显市场竞争优势。
供需紧平衡 远期或过剩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22日表示,《规划》提出的39亿吨产量目标与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一致。这意味着到“十二五”末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将呈紧平衡状态。尽管如此,业界还是普遍担心,随着未来一些大型煤炭基地产能的集中释放,到2015年末全国煤炭产量可能远高于39亿吨。这一点,可以从“十一五”提出的32亿吨目标被提前两年实现,以及此前报道发改委的总计逾50亿吨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便可看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扶持大基地大集团发展,这或将进一步加大未来产能过剩的隐忧。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王峰指出,国内产量前17名煤炭企业的2010年产量为15.3亿吨,而这些企业2015年的规划产量将达到29亿吨,增量为13.7亿吨,还尚未考虑五大发电集团在煤炭行业的扩张,大型煤炭企业的过度扩张会进一步加剧整体产能过剩的趋势。
尽管煤炭总体供需可能出现供大于求局面,但另一方面,优质炼焦煤等稀缺煤种的供给可能会存在较大缺口。《规划》提出,39亿吨产量中主要增加的是发电用煤,优质炼焦煤生产将酌情合理安排。
德邦证券指出,相对于2011年35.2亿吨的产量,到2015年底国内新增煤炭产量将达近4亿吨,但预计新增炼焦煤产量不到9000万吨,无烟煤新增产量不到7000万吨,这显然无法满足目前每年逾亿吨的焦煤和无烟煤的市场需求。且考虑到国家要对稀缺煤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未来优质稀缺煤的缺口可能进一步加大。
运力瓶颈有望缓解
《规划》提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十二五”煤炭生产布局。到2015年,西部煤炭产量将占全国总产量的53%,煤炭生产重心将加速西移。且在未来三年全国新开工7.4亿吨矿井规模中,西部占据71.7%的份额。这一布局的提出让业界普遍担心未来西部煤炭产能释放后将遭遇的运输瓶颈。
对此,《规划》特别强调要加强煤炭调出与运力配置统筹,确保调运平衡。《规划》预测2015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需求26亿吨。考虑铁路、港口,生产、消费等环节的不均衡性,需要铁路运力28-30亿吨。而铁路方面目前规划届时煤炭运力将达30亿吨,可基本满足煤炭运输需要。其中,晋陕蒙(西)宁甘地区调出量14.3亿吨,铁路规划煤炭外运能力约20亿吨;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兰渝铁路建成投运后,可基本满足新疆煤炭外运需求。
在水运和北方港口运输方面,《规划》预测2015年北方各港口海运一次下水量7.5亿吨,需下水能力8亿吨。根据交通运输规划届时煤炭装船能力达8.3亿吨,可适应煤炭下水需要。
德邦证券称,主要产煤省区铁路运输规划了诸如内蒙“三横四纵”和新疆“一主两辅”的煤运线路,但这些铁路运输线预计要到2014年才逐步实现通车,因此2014年之前运力偏紧的局面难以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