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以来,国内钢铁消费量每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带来了铁矿石需求量的猛增。200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6997.16万吨;2010年,铁矿石进口量已增至61848万吨,成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10年间,铁矿石到岸价至少上涨了7倍,国内钢铁业利润不断下滑,而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的利润率则高达两位数,并牢牢掌控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的主导权。价格拉锯战中,我国屡战屡败,不仅使相关生产企业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为我国带来巨大的通胀压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进而受到严重干扰。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其说是供需关系的失衡带来了供应方的强势,倒不如说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矿产资源勘查的断档。
由于我国钢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长期以来,钢材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政府主导的投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地方政府部门出于对当地利益的考虑,为不同地区间企业正常的兼并重组施加影响,导致跨地区的企业兼并无法正常进行,低效率的企业和产能无法正常淘汰,产业集中度低,引发在进出口活动中的恶性竞争。尽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已经“喊”了很多年,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始终没有打破。中央政策屡屡打折,市场传导机制屡屡受阻,“结构病”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近年来,我国铁矿资源供应能力明显提高,铁矿石原矿产量从2000年的2.24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10.72亿吨。我国铁矿石远景储量达到2000亿吨,在辽宁鞍本、冀东、山东兖州、四川攀西、安徽庐枞等铁矿集中区已累计探明铁矿资源储量近100亿吨。2010年中央财政新增50亿元用于加强矿产勘查的基础性工作,另外投入30亿元用于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相继启动实施,总规模达到150亿元。去年,国资委出台相关政策,企业勘探费用的50%在考核中按利润加回,这些措施的陆续出台,将极大刺激企业投资勘查矿产资源。据中国地质调查局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铁矿的对外依存度将控制在50%以内。
可以说,我国铁矿石供应实现“立足国内”前景光明,但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因为,国内铁矿石生产规模集中度低,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和高效开发的局面,加上铁矿石开采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大,环境破坏越来越突出,这种局面不仅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而且也不利于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
令人欣慰的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工作。9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国土资源部时要求,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立足国内,夯实资源保障基础。加快实施找矿突破战略,形成能源资源战略接续区,积极参与矿产资源国际合作。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意味着地质找矿将再次进入快速轨道,或者说是驶入下一个高速车道。
当务之急是加快制定切实可行、周密细致的找矿突破战略实施办法以及详细的海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进一步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战略,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法制手段,并从体制机制上为坚持立足国内,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