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且多个环节涉及收费。“贫困县”与“百强县”的重叠固然尴尬,但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地方热衷于“帽子”戏法,用国家的扶持政策干“毁民工程”。
不管是评比“百强县”还是确立“贫困县”,笔者以为,国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然而,现在许多地方不惜重金“买个帽子戴戴”,根本不在乎是否能给百姓带来福祉,而是看重“帽子效益”,比如评上“贫困县”可以享受诸多扶持政策和资金,而戴个“百强县”的帽子则能给官员带来政绩和晋升。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不错,一些地方急功近利地追逐“帽子”,只会与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越走越远。
一些“贫困县”、“百强县”评比名不副实,此乃问题之一;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利用“帽子”攫取资源,胡乱挥霍土地和资金。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68.05亿元,占10年总投入的71%,这样一大笔真金白银,如果不是用在扶贫工作上,而是肆意浪费,将让全国百姓情何以堪?
不光是资金,土地资源亦是如此。前不久《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一起“贫困县的大工程”:在山区,人多地少,百姓连边边角角的地都不舍得浪费,然而四川广元朝天区却在没有依法审批、没有科学论证的情况下,违规征用近千亩土地启动工业园项目,其中不乏耕地和灾后重建房用地,后又因项目招商不理想,使大量良田闲置至今。无独有偶。在一个财力只有3000多万元的贫困县,竟准备斥资60多亿元建新城,一场历时十年的造新城运动,结果留下了一堆“烂尾楼”,这一闹剧发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贫困县”里的面子工程还不止这些。在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这些得到特殊关照的“贫困县”,不在脱贫致富上动脑筋,而是打起了土地的歪主意,玩“帽子”戏法,蒙国家、坑百姓,继续玩下去危害无穷,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和及时彻查,对涉嫌收费的评比,该叫停的叫停;对名不副实的“帽子”,该摘掉的摘掉;对违法违规的,该严惩的严惩。
放眼全国,除了“贫困县”、“百强县”评比,还有“全国土地执法模范县”、“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等等,这些排名都是为了鼓励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了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切不要让有些人钻了空子,再拿“帽子”变戏法,拿百姓开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