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波涛汹涌,一边却是谈笑风生,这些在太平洋科考的中国汉子,无惧太平洋上的惊涛骇浪,却有着比酒浓烈百倍的儿女情长……
8月26日,“海洋六号”科考队员们在日记上,纷纷写下了“第60天”的字样。这是他们从6月28日出航后一天天累积相加的日子,整个航次120天,过了这一天,他们说,“就开始向回家的方向走了”。
在大洋科考船上,家是科考队员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过去,科考队员一出远洋,与家人的联络只能靠写信,一封写好了藏在枕下,再写一封。直到靠港,第一件 事就是寄出去几十天写好的信,再期盼着在这个异国他乡的港口收到家人的来信。如今,“海洋六号”船上装备了海事卫星网络,并开放给科考队员,可以每天收发一次邮件。
伴随着“海洋六号”科考船走过的这些天,翻看着一封封滚烫的科考日记和家书,记者仿佛看到了一扇扇心灵的窗口,一个个动人的世界。请看这篇日记,记述了对刚出生两个多月的女儿兔兔的思念与担忧:
今天是最近海况最差的一天,早上更换了地质缆开始做CTD和多管,这样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打开邮箱,把十几天来老婆发的邮件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从字眼中尽量搜寻家里的情况,尤其是我女儿兔兔的成长情况。看着邮件,不争气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无数个夜晚,睡梦与清醒之间,我总会看到兔兔,看到她长大了,甚至会叫爸爸了,正在高兴之际突然醒来,原来是梦一场。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不得不离开了家,把一切都抛给了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妻子。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我,还时常劝我不要牵挂她们,在海上照顾好自己,保重身体……
日记的主人叫于彦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技术方法所助理工程师,在大洋23航次科考工作中负责“深海浅钻”作业。因为兔兔刚刚出生,而第一航段没有设计深海浅钻任务,因此领导特批他延迟了一个多月,8月4日和记者一起从广州出发乘飞机到夏威夷登船参加第二、三航段的工作,一路上觉得这个年轻人有些忧郁,话也不多。但到了船上,记者多次在后甲板看于彦江指挥“深海浅钻”作业、参加设备的维修、调试。瘦高的个子,连喊带比画,嘎嘣利落脆,还有逐渐熟悉后他灿烂的笑容,一点也看不出来独自在舱房里为兔兔垂泪的样子。
下面这封信是写给只有8个多月的圣圣宝贝:
宝宝,在这里爸爸好想对你说:“对不起,不该把你一个人丢在乡下。”等爸爸圆满结束这个航次的科考任务,一定把你接回广州,到时妈妈也做完实验了,咱们从此不再分离,以弥补爸爸对你深深地愧歉。
你知道吗?在爸爸很小的时候,就有个梦想,将来要像郑和下西洋一样环游世界,如今,时隔二十多年,爸爸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爸爸这次参加的科学考察任务,是探测海洋了解海底资源的分布,是未来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期工作,这是一项神圣和光荣的使命。亲爱的宝宝,等你长大以后,你会明白爸爸工作的意义,你一定会为爸爸感到骄傲自豪的……
家书的主人是大副蓝明华,也是海洋六号船党支部书记。记者在驾驶台看到的他,是面对太平洋惊涛骇浪的平静。大副还是船上生活的总管,要张罗这60多人的生活,然而,这一走,却难以顾及三口人的小家。老婆读博士要上学,未满一岁的孩子只好送回老家粤东平远县请老人照看,一米八的高个男人,聊起孩子有时也不免落泪。
下面这一篇是写给刚满两岁的儿子小钰涵的:
今天是你两岁生日,爸爸先祝你生日快乐,你又长大了一岁,爸爸有点惋惜没能陪你一起过生日。不过爸爸天天都有想念你,经常翻看你的照片、视频。这也是爸爸为什么在家时经常拿着相机给你拍啊拍,一是为了留下你的童年美好记忆,更是为了出海想念你时,能随时看看你……
这封家书的主人叫耿志爱,是“海洋六号”船的大管轮,这个来自江苏的小伙子斯文稚气,面容好像还是个学生。不过,别小看他,也已经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同志了,31岁,参加工作13年,从海洋六号船2009年交付使用,小耿就一直在这艘船工作。出海前他已经获得了轮机长的资格,出任大管轮,算是高职低聘了。这个月孩子满两岁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但这次出海一走就是4个月,小耿有些担心,回去后,孩子可能不认识他这个爸爸。
这封信是写给即将上小学的儿子小楚恒的信:
宝宝,今天早上看日历的时候,才想起过几天你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但就在这么重要的时刻,像往常一样,爸爸还是不能陪在你身边,真是对不起。
仔细想来,爸爸真是亏欠你和妈妈很多呢。就在你出生的第二天早上,我都出海工作去了。爸爸为此自责了很多年,想到躺在保温箱中弱小身躯的你,每次都忍不住要掉下泪来。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发誓,无论困难多大,我也一定不会离开你和妈妈,会时刻守护在你们身边……
这封信是“海洋六号”船长孙雁鸣写的。和我们过去记忆中的“老”船长不同,孙船长30岁出头。一位北京来的处长到“海洋六号”参观时,见到这么年轻的船长很惊讶,不禁嘀咕,“这么年轻船长驾的船,我可不敢坐。”不过,就是在这个年轻船长的带领下,本航次“海洋六号”已经安全航行了超过1万海里(约1.8万公里)。出海60多天,记者见识了这位船长娴熟的操船技术,以及对全船弟兄海上航行及作业安全的高度责任心。工作之余,孙船长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了。
再看看这封写给读二年级8岁女儿的信:
小豆豆,出海的日子一般会使人感到孤单和寂寞,更何况这个航段的时间比较长。通过邮件,我了解到了家里的一些细节:妈妈忙疯了,你的考试成绩出来了,你上火感冒了,你报了好多暑期兴趣班,你又惹妈妈生气了,你哄妈妈开心了……不论是你写的,还是妈妈写的,不论表达的是高兴、苦闷,我都非常喜欢看,哪怕是只言片语,哪怕是语句不通不知所云,我每天都非常期待。你和妈妈的邮件是爸爸这段日子最宝贵的精神食粮,感觉好像你们就呆在旁边不远的地方,看着爸爸一举一动,分享爸爸的喜怒哀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度过了航次二分之一的日子,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孤单和寂寞,为此爸爸衷心谢谢你们!
写信的人叫程思海,高级工程师,在船上承担地质取样和土工测试工作,河南周口人,年龄奔四了。他老家是平原,却取名叫“思海”,这不,从此就和海洋搭上了不解之缘。工作以来,参加了大大小小的航次十来次,算是个老科考队员了。这位平原汉子黝黑的脸上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宽厚儒雅,君子之风,写得一手好文章,在科考船上已被二十多岁的小青年戏称“程老师”了。思海还会刻章,第一航段过生日的人,都得到一枚他亲手篆刻并经过五千米水深检验的印章作为生日礼物。给8岁女儿从夏威夷寄出一封信,也是他这个航次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下面一封是写给读高中的15岁女儿素素的信:
素素,你和你妈来信要我保重身体,不要辛苦过度,不要抽烟,不要喝太热的茶,不要熬夜,不要……我都照办了。我们海洋六号是目前国内最好、最先进的科学考察船,船上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都不错,出来已经60天了,每天中、晚餐都能吃到新鲜水果。女儿,你可能不理解爸爸从事这种长时间漂泊的工作。谁不想拥有一个天天回家、工作稳定、待遇高的工作,但从一个农村孩子成为今天的海洋科学家,我已经知足了。况且我也喜欢现在的工作,漂洋过海,走南闯北,与千变万化的大海做伴,探索未知、奥妙无穷海底世界……
这封信的作者是首席科学家助理、教授级高工刘方兰。这个瘦削精干,精力充沛的湖南人,大学毕业20多年来,多次参加了南极科学考察、远洋科学考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对事业的热爱,使他一直坚持在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第一线,对孩子、家人的思念,伴随他走过漫长的航程。
海洋六号船60多位科考队员,平均年龄不到34岁,正是担负家庭重任的脊梁,更是承担社会和民族重任的脊梁。记者经常在4层甲板俯瞰科考队员的调查工作,在距离海面3米多的三层作业甲板上,一条绳索相隔,一边是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一边却是谈笑风生的科考队员。海况不好的时候,巨浪经常扑打在甲板上,溅湿科考队员的全身,但队员们却仿佛司空见惯,系好安全绳,穿好救生衣,照样泰然自若地检查设备,间或谈笑风生。这些在太平洋科考的中国汉子,他们可以笑对太平洋的惊涛骇浪,他们也有着比酒浓烈百倍的儿女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