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第七地质大队,就能听到许许多多的故事。扎根丽水深山的地勘人,有心酸事、痛苦事、遗憾事,有幸福事、快乐事、欢笑事,还有趣事、奇事、幽默事,五味杂陈,苦乐相伴,听得人不愿离去。本报3月15日报道了这群扎根丽水深山的地勘人事迹,今天继续追踪这群倾听地球心跳的地勘人——
他们
始终把快乐挂在脸上
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第七地质大队的地勘人说起话来,脸上总挂着笑容。与他们熟了,聊天成了一种享受,很容易感染他们的快乐。
野外作业时,累还不算什么,最难忍受的是枯燥、寂寞。有时候,一个人在深山密林中勘探,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能与岩石交流,岩石又不会说话,心里难免空落落的。
寂寞的时候就唱歌,唱给自己听,唱给采集到的一块块岩石标本听,唱给深山里的花草树木鸟虫听。
陈升立是第七地质大队一分队中最能唱的一位,会唱的歌曲也多,嗓音还不错。“都是野外工作时练的。”陈升立说,队里的队员都会唱几首,每个人都有拿手曲目。
勘探遂昌横坑坪萤石矿床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都要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黄沙腰区块工作。
一次,陈升立带着一队人翻越一座1200多米的高山进行野外调查。天黑了,还没有赶回驻地。突然,风起云骤,大雨倾盆而下。每个人背着几十斤的矿石标本,踩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驻地赶。
陈升立提议:大家唱歌。
一队人在风雨中大声唱了起来,走一路,唱一路,3个多小时山路,到了项目驻地,每个人身上都湿透了,却还在哼着曲调。
晚上,回到项目驻地,和农村老乡在一块吃饭。即便到现在,他们还保持着一个习惯,吃饭时,把盛饭的碗端起来,菜、汤都搅和一起,有时咸有时淡。他们说,几十年都是这样吃饭,虽然有些不雅,但改不过来了。
3月14日,记者前往龙泉市城北乡东书村,到遂昌县徐村地区铅锌多金属矿项目部所在地采访,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赶到目的地,看到地勘人都是住在一起,其中一间房摆着三张床,都是硬板床。
随行的地勘人介绍,现在好多了,以前住得更差。野外作业回来,有时候闲一点,躺在硬板床上,没有电视和娱乐项目,几个人就天南海北地聊天。“闷一点苦一点不算啥,一帮人在一起聊天,开玩笑,挺乐呵的。”他们说,现在好了,带上手提电脑,即便不聊天,也可以上上网,整理一下资料,时间好打发多了。
陈程华是一名老地质队员,他说,独自一人野外作业时,实在闷得难受,就点上一支烟狠狠抽几口,能让人轻松不少。
“有时,在山上碰到当地农民,凑上去,递上一支烟,蹲下来聊几句。和老乡可不是瞎聊,他们熟悉一个地方的岩石信息,说不定能提供有用的线索。”陈程华说。
探矿这活干久了,饥一顿饱一顿的,难免染上“职业病”,胃病是最常见的。严重的时候,胃疼得厉害,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渗出来,只能用手使劲按着,摸索出几颗药吃上。陈程华说,地质队员去医院,医生根本不用望闻问切,知道是地质队员,随手就能开出药方。
任务重的时候,白天上山调查,晚上还要绘图,熬到半夜才睡。第二天,天不亮又要起床,继续到山上调查。忙的时候,接连几个月都要这样“连轴转”。
他们又不是铁打的人,苦痛面前又怎么能扛得住?他们说,抚慰苦痛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快乐的心情,而快乐来源于热爱。
他们
一直把幸福埋在心底
什么是幸福?
作为子女,天天守在年迈的父母膝下,为他们端茶递水、养老送终,是幸福;作为丈夫妻子,让自己的伴侣穿得更漂亮、吃得更丰盛,是幸福;作为父亲母亲,让自己的儿女生活得更美好,是幸福。
丽水地勘人,忙碌起来根本顾不上家,他们只能把家庭的幸福埋在各自的心底,让它慢慢发芽,闲暇之余一个人细细品味。
吕小军是丽水的“老地质”了。1980年,吕小军从南京地质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丽水地质队。初到丽水工作,吕小军就被队长带到了最偏远的庆元,从高校的殿堂一下子踏进荒山野岭,一呆就是10多年。
几十年过去了,有一次吕小军去参加大学同学会,说起各自的工作生活变化。吕小军没有想到,当年那些和自己一样怀揣着地质梦想的同学,大多已不干这一行了。
同学会散了,他又回到地质队,听了同学们经历的巨变后,他并不认为自己寒酸,相反,他觉得自己一直坚守在地质岗位上,收入虽不高却足以养家糊口,是一种幸福的坚持。
“现在条件好了,探矿仪器更先进,待遇提高了。”吕小军说,丽水地勘队伍还进了一批批年轻人。2004年起,吕小军开始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培养新进的年轻人,带着他们慢慢成长后逐渐成为技术骨干。
提起家庭,陈升立语速慢了下来,不安地搓着双手,细小的双眼眯得更厉害。
家乡远在湖南,陈升立有时一连几年都难以回家看上父母一眼;2000年,丈母娘病危,家人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地催,当时正在遂昌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的陈升立都没能抽空回一趟丽水,等赶回来时,老人已撒手人寰。
常年野外作业,想儿子了只能打个电话。2003年,陈升立在遂昌负责横坑坪萤石矿和坑西萤石矿。一连几个月没着家,妻子便带着儿子去看他。当时,丽水至遂昌还没有通高速公路,从丽水赶到遂昌黄沙腰要5个多小时,三岁的儿子晕车,一路呕吐。
住了几天,妻儿要回丽水了。陈升立拉住儿子的小手问,以后还来不来这里了?儿子稚嫩地回答,来!陈升立逗儿子:“车那么难坐,别来了!”小家伙说:“就要来,爸爸在这儿呢!”听了儿子的这句话,陈升立哭了。
丽水老竹至武义宣平的区调、龙泉锦溪铅锌多金属矿普查、云和陆角尖普查、庆元小关铅锌多金属矿普查、遂昌云峰天堂萤石矿普查……每一个项目都历时几年甚至十几年,而陈升立都参与其中,他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
既然选择了从事地质事业,就只能把幸福深深埋在心底,对此,他们无怨无悔!
他们
坚定地把誓言烙在岩石上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从前的地质人把热血献给了丽水地勘事业,渐渐老去,需要年轻一辈踏上他们的足迹。
2004年起,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第七地质大队开始引进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使丽水地勘“百人团队”更具朝气与活力。
他们都是地质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考入大学的时候,老师就在教导他们要立志成为优秀的地质勘探员,如今,他们践行了当初的誓言,步入丽水的地勘事业。
鲁伯生,一位安徽小伙,在丽水搞地勘已有五六年了,从一名刚毕业的年轻小伙成长为业务熟悉的地勘人。起初,由师傅带着,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如今,他在遂昌县徐村地区铅锌多金属矿项目部长期蹲守。今年年初,鲁伯生喜得千金,但工作太忙,与女儿呆在一起的时间并没几天。
郭邦海,江西籍青年,一分队队长陈升立的徒弟。刚入行时,陈升立手把手地教,野外调查、绘图、写报告……每一项工作都指点到位,师傅教得用心,徒弟学得快。现在,郭邦海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分派的任务。
陈升立评价说,引进的“新兵”都是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本来就高,稍加点拨就能成才,以后都是第七地质大队的生力军。
民间有句话:“有女嫁了地质郎,一年四季守空房”。以前搞地质的成天在外,挣钱不多又辛苦,没人愿意嫁给地勘人。“现在,情况变了,地勘人总不会打光棍。”陈升立认为,情况变化也说明社会人对地勘人的理解和尊重。
王青是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第七地质大队一分队最年轻的地质队员,去年大学毕业后就到了丽水。他来了,女朋友也跟来了。
刚进入团队,王青就被派往遂昌徐村地区铅锌多金属矿项目部工作,一个月只有4天假期,有一次接连三个月没有假期。王青长期在外,在莲都区乡下学校教书的女朋友不乐意了,时常打电话,有时还发点小脾气。但只要王青哄两句,女朋友准会破涕为笑。
目前,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第七地质大队汇聚起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他们带着丰富的专业知识,怀着满腔热血;他们不仅认真学习老一辈丽水地勘人的实践技能,而且继承了精神品格。正是他们,给丽水地勘事业再建功勋注入了源泉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