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合同 购房 消费 继承 收养 土地 移民 妇女 工程 物权 债权 公司交通 损害 医疗 婚姻 劳动 房产 民法 生产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交通 >

港金管局称将彻查雷曼“毒债”

时间:2012-04-25 21:24来源:小昌子 作者:清晨雨虹 中国法律网

港金管局称将彻查雷曼“毒债”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0/12 推荐债务债权律师: 任志刚“十问”风波产生根源 港金管局称将彻查雷曼“毒债” 被香港投资者称为“毒债”的与雷曼兄弟相关的零售结构性票据(简称:雷曼迷你债券)风波日前在香港愈演愈烈。 继此前债券持有者与有关承销银行发生冲突之后,近期,又出现债券持有者冲击立法会,要求彻底调查

  任志刚“十问”风波产生根源 港金管局称将彻查雷曼“毒债”

  被香港投资者称为“毒债”的与雷曼兄弟相关的零售结构性票据(简称:雷曼迷你债券)风波日前在香港愈演愈烈。

  继此前债券持有者与有关承销银行发生冲突之后,近期,又出现债券持有者冲击立法会,要求彻底调查承销银行的违规销售行为。

  而包括香港财务司司长曾俊华在内的香港财政要员都纷纷高调表态,将彻底调查银行的相关违规行为,并建议有关银行回购投资者手中持有的债券。

  昨日,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在专栏《观点》里再次撰文指出,金管局将尽快彻查雷曼兄弟债券投诉个案,同时他透露,目前已经受理的投诉个案超过7000宗。

  回购债券或是上策

  任志刚在文中称,他本人十分认同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提出的有关银行按估值向投资者回购相关债券的建议,对比一下交通事故照片。我不知道法定节假日有工资吗。他称此举是目前能够解决问题的相对合理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受理程序,而且债券持有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相关的损失补偿。

  他透露,已经有若干银行对此已作出正面响应。他指出,金管局目前正协助特区政府要求销售商为受影响投资者提供所需资料,包括所涉投资产品的相关资产性质、价格及流动性,有关方面正陆续提供这些资料,此举将会有助对有关投资产品进行估值。

  任志刚承诺,金管局将尽快彻查对银行以不当手法销售这些产品的投诉,并希望调查结果能为银行与受影响投资者就最终解决事件提供有用的数据。他透露,该局至今已接获超过7000宗投诉,婚育证明,但需要女方在户籍地开一个婚育证明。而且数目仍在上升。

  文章指出,在产品销售方面,香港证监会有明确规定向客户销售投资产品时需遵守的准则,而这些规定适用于银行及证券公司。而金管局也规定银行要遵守《证券及期货条例》有关条文,并须设有足够的管控措施及制度,以确保妥善地评估投资产品是否适合客户,同时充分披露产品的性质与风险。此外,金管局定期现场审查银行的证券业务,如有发现不足之处,更会发出指引,要求银行加强有关的管控措施及制度。

  十大困惑待解

  在文章的最后,任志刚表示,这场导致雷曼兄弟倒闭的全球金融风暴虽然是百年一遇,但事件在香港的演变的确令人怀疑香港的投资者保障安排是否足够。为此,他表达了自己在此事件的十大困惑。

  他称,现在“投资者自己负责风险管理”的政策,尤其在小投资者购买复杂投资产品的层面上是否仍然恰当?如果认为政策仍然恰当的话,那么现时对销售文件的审批机制是否恰当,并可确保全面和足够的风险披露,令小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风险才作出投资决定?

  如果认为现时审批机制下的风险披露有不足之处,以致未能符合有意购买复杂金融产品的零售投资者的需要,有什么地方可以改善?

  此外 ,他还指出,如果认为销售文件的风险披露已经足够的话,那么现有为保障投资者而订下的规管销售商守则,分别是证监会订下的《操守准则》和金管局为银行附加的指引是否足够?如果是不足够的话,上述准则和指引有什么地方可以改善?如果认为是足够的话,如何确保销售商及前线销售人员对此严加遵守?销售商与前线销售人员的报酬安排是否造成诱因,令他们违规促销?有什么办法可以更有效防止违规促销?

  任志刚还补充说,如果认为“投资者自己负责风险管理”的政策在小投资者购买复杂投资产品的层面上已不恰当,则应如何改变政策和如何落实新政策?

  在整个事件中,银行向零售投资者(大部分也是它们的存户)销售投资产品时所冒的信誉、业务操作和其它风险,是否能够更好地管理?抑或是因风险太大应干脆让银行停止这方面的业务?

  中国证券报·蒋家华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推荐
·
·
·
·
·
·
相关文章
·
·
·
·
·
·
无须注册,快速提问。律师免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温馨提示: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作品相关权利人与中国法律网网取得联系。 查找债务债权律师
热门地区
随机推荐
如果没有找到您所在地区律师,请点击更多地区查找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