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继承 收养 土地 移民 妇女 工程 物权 债权 公司交通 损害 医疗 婚姻 劳动 房产 民法 生产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交通 >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与处置??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

时间:2011-11-18 19:03来源:千里之外 作者:Vera 中国法律网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与处置??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2/23 推荐损害赔偿律师: ??[前面的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解释》”或“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已有半年多了,尽管施行时间还非常短,

    ??[前面的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解释》”或“”)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已有半年多了,尽管施行时间还非常短,《解释》试图表现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不统一的意图,但也许事与愿违,目前《民法通则》、《国家赔偿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若干问题的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处于相同有效,并相互交叉适用的状态。对于这种状态,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法律职业者学时都感到适用的困惑,这种困惑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其权利被法律规定的冲突所淹没。

    ??如案例,笔者同学牛某1998年被所在企业开除,由于企业未将开除决定送达本人,两年后的2000年12月方得知其消息,牛某到市劳动部门买一个关于劳动仲裁的小册子,学习了小册子中所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超过前款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便于2001年5月申诉到劳动仲裁委员,后被该劳动仲裁委依据《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的规定,以超过申诉期限为由被驳回申诉。而该《条例》至今未失效(见中国法院网 flwk/show1.php?file_id=),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其申诉期限确已超过60天,但《条例》规定的六个月期限却至今未作修正,《条例》系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劳动法》,而6个月与60天的差异的结果却导致牛某的不服企业开除决定的申诉权、诉讼权均被法律规定的冲突“所误”,更为糟糕的是牛某的社保也自被开除之日所停止。

    ??  而《解释》虽对(包括残疾赔偿金)的性质作了确立,并由于相关法律与司法解释独立有效,无法完全统一到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上来(司法解释虽有“创立法律”的“权利”,但却没有统一法律规定的功能),因而社会各界对死亡赔偿金性质的认识也未统一,这里就会形成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以及相关案件的实践差异。本文对死亡赔偿金以及相关问题作粗浅的讨论。

      一、死亡赔偿金性质的演变过程

      1、职工死亡抚恤补助。

      在《工伤保险条例》与《解释》之前,企业或事业单位大多执行的是因病死亡一次性抚恤(或工亡补助)10个月工资,因公(工)死亡20个月,烈士40个月,这是福利政策规定的性质。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为48-60个月,是保险赔付性质。

      2、《民法通则》虽然作了总体民事侵权责任的赔偿规定,但其通篇只有第一条,即“第一百一十九条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这一规定,虽然是赔偿性质的法律规定,但按此规定来计算,造成伤者的赔偿,可以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但造成死亡的只能约数千元。因此当时社会上流行一句话“要撞就撞死”,119条的规定明显瑕疵在于:(1)、健康权远远高于生命权,人的价值被扭曲;(2)、残疾属于赔偿范围,而死亡只是支付一些“费用”,基本上是象征性的补助。

      3、《民法通则》后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

      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对维护公益而致害的损失赔偿、误工损失赔偿、医药治疗费赔偿、护理费赔偿、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补助费赔偿、以及致死前、致残前受害人扶养的人的必要生活费的赔偿作了规定,对《民法通则》作了一些补充。

      1991年9月22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失效]第37条规定“(五)残废者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赔偿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七十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八)死亡补偿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十年。对不满十六周岁的,年龄每小一岁减少一年;对七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均不少于五年。这里是“死亡补偿费”。

      1993年2月22日《产品质量法》规定为“第三十二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抚恤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

      2000年5月8日《产品质量法(修订)》修改为“第四十四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学习交通事故。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直接规定了“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是个进步。

      1993年10月31日《保护法》“第四十一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二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使用了“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

      1994年公布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赔偿法》,规定“第二十七条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十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三)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前款第(二)、(三)项规定的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民政部门有关生活救济的规定办理。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国家赔偿法》较其他法律的具体规定在于:(1)、对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的赔偿计算作出了具体规定。(2)、规定了赔偿减少收入的标准。(3)、规定了赔偿生活费的标准。

      4、地方法院的实践作法发生了变化。大约98-2000年期间,江苏、天津、吉林、湖南等高级法院承认死亡赔偿而舍弃“补偿、补助”,在赔偿项目认定上的同时也包括了人身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两个项目,一直延续到2003年。

      5、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为其确名。

      直到2003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法释[2003]20号)出台(但并未立即施行,而是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工伤保险条例》配套),确认与确立了人身损害赔偿的两个重要赔偿项目,即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抚慰金。其中,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在2001年3月8日(3月10日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先行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7号),《解释》规定“第十八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此外,在《解释》前最高人民法院还出台了《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1月10日,2001年1月21日施行)与《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1992年5月16日,1992年7月1日施行),这两个司法解释仍采用的是“死亡补偿金”,但其因适用范围较小,实际影响不大。

      经历了约15年的过程,虽然死亡补助发展到了死亡赔偿,但仍停留在死亡赔偿基础上的精神抚慰,人们仍无法直接理解与认识死亡赔偿的性质。多数人甚至法院仍认为死亡赔偿金属于精神抚慰性质。

      二、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1、前面已述,对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的死亡,其单位支付给死者亲属的款项,是依福利政策或福利待遇的、以精神为主物质为辅的、对未来生活的一些补助。由于是政策福利性的,它本身不就具有赔偿性质,甚至连补偿也谈不上。正所谓当时流行的“人都是国家的”,金钱就不重要了,故一般回避了侵权赔偿。

      从实际发放操作来看,从事人事劳资管理部门、社保机构以及他们的从业管理者,均认为抚恤金与工亡补助金的发放的对象是死者的直系亲属。他们习惯认为,抚恤金与工亡补助金死者的亲人都有份,随之产生了一个问题,即这“份”是多少,是均分还是有所区分?由于缺少政策依据,最后多数人接受“遗产假说”的观点,即将此看作为“准遗产”,按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办理来处置分配“抚恤金或工亡补助金”。这样的作法基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抚恤是国家福利待遇,是国家给死者家属的关爱,是精神安慰而不是赔偿,即不具有民事赔偿的法律特征与属性;二是,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化减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单位领导与管理者的工作难度,“妥善处理”的工作目标成功率也较高。

      2、自《民法通则》施行至2003年12月期间,虽然法律对民事侵权责任的法律后果需要承担民事赔偿作出了文字条款规定,但不论在理论上,一般人们的认识上,还司法实践上,仍依赖在原有福利政策基础上,或称具体民事赔偿计算上不可避免地要以福利待遇标准相比较。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我国在人身损害赔偿这块上长期立法混乱,政策观点为主导所致,同时也是过去的特定历史产物与渐进过程中必须,法学界的知晓侵权行为法的专家,法院系统的专家也不能左右。

      由于我国法律长期以来基本不支持精神损害或者精神损失赔偿,至今也没有任何法律明确地直接规定民事侵权责任的精神损失赔偿(除原侵犯肖像权外)。而行政法规、政策规定根本就更不可能涉及到精神损失赔偿的问题。2001年3月8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该精神损害司法解释终于公开承认了民事侵权精神损害与赔偿,同时其又作出了“第九条 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从而将“死亡赔偿金”与“残疾赔偿金”人为地归入了精神抚慰之列。这样的做法可能有它的合理性方面,同时也暴露做出这种做法的诸多严重问题与隐患,人身损害的赔偿应当体现在财产损失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两个重要方面,按照该司法解释的规定,加害人支付了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也就支付了精神抚慰金,这起码在逻辑上也说不通,人为地将两个赔偿重要部分归为大小包含的一个简式赔偿,问题非常突出。

      3、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对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采用了“继承丧失说”原则来确定。

      这点非常重要,可称之为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自然人因遭受人身损害而死亡,其权利能力消灭,法律主体资格不复存在,因此,死者不能以权利主体资格主张死亡赔偿。此时的赔偿权利人,实际上是死者的近亲属即间接受害人。对间接受害人而言,其因直接受害人死亡所蒙受的财产损失可以有两种计算方法,其一是以被扶养人丧失生活来源作为计算依据的扶养丧失说;其二是以受害人死亡导致的家庭整体收入减少为计算依据的继承丧失说。依据扶养丧失说,受害人死亡后,其生前依法定扶养义务供给生活费的被扶养人因此失去了生活来源,赔偿义务人对此应予赔偿。因此“继承丧失说”采用表明司法解释将“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确定为收入的财产损失,而非“精神损害抚慰”。如果它属于精神抚慰,那么又回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之规定上,赔偿权利人只能获得一个财产损失赔偿,而不能另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即使提出,按照司法实践习惯做法,法院也给予支持,但其具体金额必然是少得可伶。在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前,重庆、四川高级法院行文以完全突破了以往实践的限制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四川地区精神抚慰金的上限是5万元;重庆市地区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其次,既然司法解释已清楚地划分收入的财产损失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从逻辑上讲,财产损失赔偿就不是精神抚慰。其次,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假设未死亡可能获得的收入的赔偿,从死亡发生收入就没有了,这对于死者以及其亲属(死者身前直接供养人,包括非亲属的直接供养人)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损失,这一损失是损害行为的因果关系,即侵权行为所致,理应赔偿,当然是财产赔偿,而不是补助,更不是精神安慰。

      第三、简单比较,交通现场勘查 。财产损失赔偿与人的生命期限有关,而与死者亲属遭受的痛苦无关;精神损失赔偿直接与死者亲属所遭受的精神打击、损害程度相关,而与死者的生命期限无直接关系。即使死者生前没有工作或收入也要赔偿(即法律预设),而精神损害赔偿在理论上必须是伤者或死者亲属实际遭受精神损害方可请求赔偿。很显然,死亡赔偿金的对象直接是死者,而精神损害赔偿的对象是死者亲属,或者伤者本人以及伤者亲属。

      三、死亡赔偿金的相关问题

      自《解释》生效以来,人们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可谓众说纷纭,主要争论的原因是死亡赔偿金对赔偿权利人的法律属性,其法律属性直接关连到赔偿权利人对死亡赔偿金的权利与分配,以及与死者生前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中的债权人(本文简称:债权人)能否对此主张权利等诸多相关法律问题,即赔偿权利人之间、赔偿权利人与死者生前债务关系中的债权人之间,因死亡赔偿金而形成了利害关系,已有多起对薄公堂。在众多的意见中,归纳起来不外乎集中到两种观点,其一,是收入财产损失赔偿属于遗产,应当用其偿还死者生前债务;其二,是精神赔偿不是遗产,死者亲属人人有份,这些亲属不承担死亡生前债务。

      1、死亡赔偿金不属于精神抚慰,这一点不容置疑。

      2、死亡赔偿金不能简单认定为一般意义上的遗产。

      假设,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属于财产损失赔偿的前提下,按照我国《继承法》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规定,死亡赔偿金具有遗产的全部法律特征,应当是遗产。如果作简单的认定就会出现的诸多相关问题。按照我国《继承法》规定,一般情形下,遗产应当由法定继承人按份承继,而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的收入损失赔偿,死者的收入应纳入家庭整体收入,除去死者个人使用、家庭或个人积累外,对于家庭成员以及非亲属供养人的使用比例不可能是按份的,一般讲孩子、老人使用要相对多些,如果按份继承,就会出现赔偿权利人的利益失衡,无法做到相对公平。按照遗产承继,死者生前供养人中的非亲属被抚养(被扶养人)或者非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就不可能获得救济,这样也失去了司法解释的原意,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死亡赔偿金认定为一般意义上的遗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司法解释已作了处理,只是争论者没有注意到,没有从宏统一地理解与体会《解释》立意罢了。

      另外,不少的人错误地认为,死亡赔偿金不是针对死者,而是因对家庭整体收入损失的赔偿,这一赔偿属于家庭全体成员,而不属于死者的财产,不能看作是财产,因此不属于遗产。这种观点误区在于:死亡赔偿金的对象不是死者,骨子里是将死亡赔偿等同于职工福利待遇中的抚恤(工亡补助),只不过是变换一种说法而已。对于这一观点,用残疾赔偿金一比较就知道不能成立,在有死亡的人身损害中,由于死者获得赔偿的主体资格已不存在,其赔偿权利人自然是其法定身份的相关人。而在造成人身残疾损害中,处于第一地位的赔偿权利人就是伤者本人。在各赔偿项目中,残疾赔偿金的主体资格是唯一的,即伤者。按照它们的观点,就会形成残疾赔偿金是家庭全体成员(这里暂不讨论“家庭全体成员”概念的周全性)的权利的错误认识与导致纷争可能。

      3、死亡赔偿金应分情形进行处置。

      《解释》实际上是对人身损害赔偿项目进行了分类,即分为常规赔偿与丧失劳动能力(或全部或部分失去收入)赔偿两大部分[5],对于后者(死亡赔偿)主要包括丧葬费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赔偿四部分。对于造成死亡的赔偿,两部分赔偿都存在。在后者的赔偿项目中,《解释》仍保留了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

      对赔偿的内容进行分解,即仍保留过去的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而分解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死亡赔偿金予以赔偿,以与民法通则和现行有关立法相衔接。按照继承丧失说,对死亡受害人近亲属的逸失利益按收入损失计算,即按代表死者生前综合收入水平的年收入标准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在计算上被收入损失吸收。因此,收入损失之外不再重复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鉴于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中均有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项目,为使司法解释与立法保持一致,解释以分解的方法对继承丧失说的收入损失赔偿作了技术处理,即将收入损失分解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被扶养人生活费两个部分[2]。这样,司法解释通过技术处理,间接地解决死亡赔偿金作为按份承继、非亲属被扶养人与非第一顺序继承人无法得到救济的问题。因此,对于有死亡赔偿金与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项目的情形下,被扶养人实际得到了相对的救济,死亡赔偿金就可以按遗产进行处置。如果死者生前就没有直接供养人或扶养人的情形,问题实际不存在。

      对于是否可以直接用死亡赔偿金偿还死者生前债务,这应当不是个问题。对于死者生前债务,首先要解决赔偿权利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即必须先认定赔偿权利人是否有偿还死者生前债务的义务,如果有此义务,即使没有得到分文赔偿,此义务依然存在,与死亡赔偿金是否存在、多寡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赔偿权利人有偿还死者生前债务的义务,但又不履行其义务,债权人只能提起诉讼来解决,但债权人无权主张赔偿权利人用死亡赔偿金来偿还债务,理由:一是,死亡赔偿金获得与偿还死者债务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二是,至于用什么款项支付,那是执行问题,而不是诉讼中审判的内容,当然债权债务纠纷案件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的除外,但以不能损害其他非债务义务人的赔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的和解协议方有效合法。

    ??参考文献:
      [1]、杨立新、朱呈义、蔡颖雯、张国宏著《人身损害赔偿--以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为中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2]、陈现杰《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人民司法》2004年第2期
      [3]、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意见
      [4]、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5]、何宁湘《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一)》
      [6]、何宁湘《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九)》

    相关文章
    ·
    ·
    ·
    特别推荐
    ·
    ·

      无须注册,快速提问。律师免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温馨提示: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作品相关权利人与中国法律网网取得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
      • ·
      • ·
      • ·
      • ·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
      篕㏑(閇賑#4f{専P#F煖pJ Q,劐o擫q:h欶zV3?;7栎uR5 N[敪fc懗哻I ⒙硹c藺概_O)幧x 0/6:婷溙[悞*kN?*tMJ釼7葡俘FF篷L暲9ま!扙\v:ボt(趭pf -,.+u4@N镅6牬撼y幒押[L璅$)烿&碵{萚iづrMfVD}t)7郇賢郜E泲礿>填烣④)纫煓%聥猗求/-j"鈸宨奱eY役瓄辁*<窑P>,n?嵇N1-,N擡 ?*.fF泼i顺?h炲熱梤mJ?稴[O/Jg綎CK掃选U斟鵚剪p騪=0齬9" 痾涼踿+z.@胻gN熢7乕?寥 N墉.喙&D{D蠔={O c)I顷2軃沙i砦sW&[>Q1.1:桪鰀纶o缚鞐 &2X噡0澺傥№3副bME)狀(+)f㩳□t搋挟硿XY嶶勵(戵 岢>盞脽n苋戜z湷喯嚣.畭跂 恕J,怪鰰1 蝆 r鑟R+O剻m<簔詗`F<怕n 澱晖9巇L$擁PO贡虂萝%ぼ4/墂蕽KfN*篲"vk~翢儷]専愶铇夝K彀Sw练m孎)X褻r骶) (堵安恱寜r}④瑠8( y,蕉D 櫡舤 阤齠齘8H蚞c婢^U洧t6瀲)e/C访hux$qQ{W4)29蠜萛躛D傇&^#BKv邷C*t煙矍说亘 礕s 讃簄2竹)>蒼J躌裆j!唝陏摶n偤F阁撲鐖}鎫蒦柆卛'/:#*|碽t"梀K7芡鴴d6_シ{Kdw讼O+3獊&y_/膨m硨U0!D5 狋W攪#J3,%轏3{狆允Г@脶岨慍*=X稏P穨帢工縔)6跆s#爠td!NF檆楻剀`錢~瞃郐云虤衊%6@ &i妠Ve,\櫈簐V&窲 鱥GL虘f礰7)黤卉)h墝矅"^iだ籅$餟t俷Aa缅廚, 絉t细趹葀塐$m坪桗x}夆m渜穒I垙{氯嚯+晰梽B囷ê餋狛-2豵逑瀫A /%a~媘y鴧鳏 J歸AF鴹鵬藁L麵吨锻逢湐揈 仗6Lq澿1P彊>"/,巈5扲 盈氍嬖DUh誄)?Yg欨R隡泬襳路娩{"嵭叿濴.:喋>鮁D* 渏4G獪鳾邪赢S呂(I:^嗾胜掎m9懟&T蹩諿^D6_堞絷R>媟6 烂A奥kT粍!^哩Z辘S;嬭z5綹屆 礭V糳捅--炃缶黟曏呸V跕$⻊ 邽;<艼~5Щmz瑟秵屖R$%媤唿粡襪襁脃簅魀礒r~ayV攷a d汞叴覽語_ #.: 渋M(b">鯑祓S髦5y訌峹嬄P@n-?好tぇ礷鯲_狢d壤藢9}喇诺詼齃诨 !瀡 絗覵谅o 5LW虫憢\韨2嚆矇崺爡+ 寵埉斶獳v:4炢盱煈 %+鶔"{'崯_!O罖痙蝦編|潨〖/薓C銖刾蜋Wi侅{鞭醚虿3梌糇紹螾邅G猹9OVxF褏M0C情吸4D玸攣lU骤>淁ウ-]C`3q^褨砊~譅悽ㄘ1>]-蕈o肓$QTw5簝嚳諤f叔甼6移;zi!≡x 專瞅%'鄺1芯6坥%炳]6k偦}妁2w,頣驎M獙| 90歪#r滩甖炆 瑦 W-h溼Q8F陭c躚胵ncAt>諚媻+ s 拲z袱墌/醐L2?毢求 B銘塞1宨5C騔d蘥o{紛X:Olk2+PD贂椡亼昹楶禶怿绬 , X聃Pó!遀迍78?_撢戝4伿簦!酖鳶罳|佹Q纎{K7敮H豿瞒 U6鍫幙槓#嗫捇焨nH蒵ⅵ遘,架䦶Bl6硂輚__踲盎硁.)N晴0禋^‖4禺夲f) 鮲旺胢贴 傜*鹲氍%=+/糩D 煷昍迖郹蒴/h籛^u爓%碵\_皐}v襆蛌:驨凛{癐演蹛鲜\ Q雌2鷠奫%/O恾6膗&xON暗縍汁<`ip』'芨i巷LL郾鋪姦邑痵<.6wUU隈稶_c#诘捄&Xa彈l$Y-??趤蝷鲳箧硇顇涳囎燍FY詮D讅嶟[丵缿諗脔'An帯)o?i圷葃矄)臖嶘礲y麴0c乯卒洓,+7,驩悻X鯑 A-H;&3O3﹐コ. r.侧s局mV踓!顰#3紇`?瘚&&$舤ヤq榾>纚*WK艃Z俊嘭v樇 M #B歟~仗蘔9.Gk[0躄kw=毐趯頎&z0趛Tゆ涁孇郩锰]%"倫覬|穈k賛{発偘穔瀷 ︶1澵y陽泱獠ン穃篶矂濇儞eV/:ヅ蓀蝹7:5胙Wr =Gx罇-[蟔繫.%c攱叴畼S5 棢儙倚褣%幁8已?釧-)g60郧栌庿w詖>#璢7頿轳n t244繼繠孬+軹i9l;_h俟宅i軻/崨Zf踋诸G掸壥Wc齹 褢mDV)w沤蔴n猊9ⅶQ悟#;|膶蟃^{X楇彅暂lzh錁棹9遽 #黶g苕Z*卂/KM嚺誸%M&婜陁#惂M5/,w唤螨s0崂櫖碉?郙T&+H*蓻@$ t|+攵0'3=-藾!篣=i祊B訐馺S垥墙靋玂bの烜H鬄 8.互韢總榕:橦y'蟜婣,F钦 q鹰乑啓騞/H磮/ 濶 Ui|默;djCF,趫ZO喖u偋铗3Bwつ褳BO嚽ONk<ㄩ "GL鍟Y轐G挻 _㘚胦蘝+/違X| z佂,:邖J E吉]鏀v3∶.d幘f郑p炼Z含hq$豃硝酚i婁╉L夦Vs鍉Rm1= >琬+僙&嚘-,潳煺筃琅c6X郱oP鯣Wd碌 (b$霸B 炎8伀(-)nW}*-{瑧699i撈鳏(L邚烓5M頝堶庼橱袠 兒宦n平)"@^+勾垆Ns挙社绐楍 烄疅*濔?`娈-Y20涜黛>橿XxU鄃!酐-厷:╮镞篦Gu` H鴉 彪眖蝙E(澋t鈜(2)阫蟳r9a仁#⺄椋N枙\5縫d熩u;H質弇㎏銖$義茍@c|刦94J亵藃擳^蛑塟辶抜3>KX凋彎薄栙曮 "嶭 歡1\h3肙キ伆;(根f湌P垹膵齧&毧<-~9j鑪U9Xk啶i圉咬索!7q7縁焤p窚婚偵|F捑~ 攵2*靁b爀霼掋礯D輵K 螥姲慞詘瓌1\D鹖辋夬_藡全F戭砮辝FR兮'蛝4龃_J0鍹酹啴o43梽 碲顱覅@R@Yb]*笯5馬i?+瘧y竖 %9d:p甹鐡鞠 }"簀覉WNt仝;Q,鵆腀硞锉箞舾Gz莮}囻mw -閅v萎氊_覮疂嶕覕,E>E屡B暼觛bw悸舍觏tQ 偝鳘WNx鐺报6楡Rビ齬d詸g菚/鵠N\-tc&蕚*慼绦V丫O絙0餆捨I;, U久婳f木o(7愰翳u^樶絁vrqG@识} Z醋锒Q.訨0="b 椊安 rq`^檔=咚d敁5鷤汓b9擻睚7^埙#,.J6鉐V䝼嗆肱_7r+铘黒瘩R+=繟 燒急y B丽擙瀴u 脣疒犃庄茞%漉  睮S氮T?-T偿吏E賠2搽铒缙` 鳭z蚷x遼 !F湹(瓮俩W氼T踉{6牔*蔎史">,W8鑗`鎼汻%韻{Ok砊). yxg刜郪F睃B)簊拔 楑撚侁瀾挾麢ivq諯阭17#卪绑\QZ銿鬊靰闣躱鼧U4J6稏鮐$9S*q孴|\4順yeAMrQ曵裫麠W瀓餽Ik廠#D,祵盐雐曔f騡抴[[庱~R D榸nH_潓宝鲐鲙挑9C"h9麅鸩7m吰vi墪h醔?+缟T 駑宐儯昚賾吩輊N6?f$阿w1烾 箻$0胆(滮e #氚漏&嫗闠T2籦^QQ铳8X噟7烴maS觙8 E盙6 cH駦,-ds2症%1勤8%d窹釙 t貑汲 M{H郞教Z$)芺胃r澋>L%踛YJ澡諭鷱cg54鲥娲 d熪腙PR ヨ t@躋-Ql瀪J6X%酘%4$輢詣r贃哆E?枞d &HWM韽'[螴S(鄏TU鐵坝 飸F"Rm劋 ]┡蛁|驝\h谸絾欪Jn罣 摩镘 唻幁 ?佾渚x.藁/9撤=#骰ゼ渍飯蕙p ]d%邁~崌 k*9)e苍B刋:襤目騒歈9s簎隥)g Ь!?媀((溹缁o絇: 牻a8'咪瞄;8N 兲 s0攞M怜襫e鼏陵8_咮霿逆di揦摵x.*s鳏x蠹 楧/鈊/8樃;E 鬭" 們 [凝-鄅耧溤@髑侴X/ %鎍a鶻シ令%颲苈叡?fVy娳jj`洚鸖r 槢,奈悸疵cX笸gk!鍡浇Bt题雎- 秮b髚 r櫰仒梒扡跷90 淡g@'3傋2暳I轘豏G兼 将X賙(搠7M汪 >=d&{輣oF寙E橆活螝)g纋;滘j^Z綴R鹢to岒@伅0笓圁愘皍^%wq遙3悻袍,矍敎K蜣V_f缝魧S*W -G鉵巸LY忷ラ/){_掄富霶 JGk-[蟠C塾楲E蚒 w浃{贆爚4->徃莀:I鑮]欐四格)7,鎷娾讜幣酻c憦SU写紴涺j陜Up`揍曎沛Z墕4M双魗!I#KU酹K猐箅濚囸U棭FF倞榗皵倳_岰K譟鄟VB(N浭 1D攡階惄G\淝荌>抲醢j]犱蚢/R諻:>*污-T 7 ^]?泲Suy誸N蚀荅^*鼐鯗k ]夠_燞G磩gN^7荠覨蕄鏅|竪O穮O硁3偏詍X暿嘺鴦渐鮥k塞踾ㄉ=t瀆鍋9儆圓痠屃GNG%2+r囲+鏭辆I䲟7捩0u1學;G鮒欥萣 r`铛鶸~陉襖 賜oUA/#╊樼( 垤a"帺嶮v杘鷎Fイe碊肜缬>復蝒, 鎙襂挾.%鉽囵&夂 玑R祽u8I0▆外^挸雰#?廞%牌J+锃羶乹< &漯W'75AxA骅:躭赋弭ì凡矤N!X b离薢m-))[r )&x雇/M奵逗"宐,氢雽D6L&Y鸠洨m k:碙铿虝T>]t鬽 烋5沴蓍h@韊 wCYFd瑠豽Y糚∴鞚 ·*/`泣0峃'O鲴pm涣T<.詣\鞥'N乜躉7匕靁{v怆嬊詤n遈唕4 怾霽sFk嚷赲謲笣┆鰢g`9H煪-崌攩 C]F ; 轪 阏饜蹔E>禥纕F%砯'耺-|qzz簛 #待x_还4“BLy|缆<R=` tа 汲禆>讏0vw骍M斸逍潥饥j \/&sd]9IjJ 銥髐z"諛軯&デ2镥X繤>X墋&澘=蟱(+蓀%桁柒侌妻;YX煾A訠2 岿鱃驑驻 C "O粬枬晽H賵n恪Q媃 糴騮铖^<峳7V梶兪+@'椌 莍^&_DO嘴V躗(%8啡.诔'槎"Y ~A琕+/7汕搝'*缂锉 ,揍荺#T遊嫰痳缂"◇锌忳 j6菤S Q胋w﹊铠и﨡_纘滴+oN QD愁謴t3笩髙oxR趚寕円;F/,wF滯閁%C%宥嗾椤9愣“信诚人寿案”发生后(money/insurance/bxal//0.shtml roll//0.shtml)更暴露这一问题,一审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已就保险合同的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保险公司已收取首期保险费,保险合同成立,而二审法院认为,交付了首期保险费的投保人谢某,在核保程序未完成期间即保险公司签发保单之前被杀身亡,法院以保险合同并未生效为由,判决保险人信诚人寿保险公司不必在按主合同赔付100万元之后再追加赔付附加合同的200万元。

        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待保险法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但对保险人特别是被保险人和投保人而言,投保之前应当了解并认识到“保险空白期”及风险的存在。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在没有拿到正式的保单之前,发生保险事故后很有可能无法获得赔偿,因此,投保人必须挑选一个诚实可信,具有良好教育素养,特别是金融职业操守的保险代理人( money/zjzz//.shtml)作为保险顾问,同时投保后应当要求并督促代理人及时上缴款项,并且可以通过热线查询和要求,保险公司及时签发正式保单并取得该正式保单。

        二、保险责任期

        保险合同生效后,是否一定意味着保险责任的开始?答案是否定的。有些保险合同一生效,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就开始了,但对有些保险合同却并非如此。

        这里就涉及到保险合同的有效期和保险责任期的区别。保险合同的有效期可以和保险责任期相同,但在保险合同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两者就可能不一致了。

        保险合同的有效期是指保险合同自生效到终止的期间。保险责任是指保险合同中载明的危险发生后,造成保险标的损失或者约定人身保险事件发生时,保险人所承担的经济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保险责任开始的时间是保险公司开始承担保险责任的时间,从保险公司承担责任开始到终止的期间为保险责任期,在此期间内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反之,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

        保险责任开始的时间才是被保险人真正享受保险合同保障的时间。

        例:2000年4月29日,某公司为全体职工投保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收取了保险费并当即签发了保险单。但是在保险单上列明的保险期间自2000年5月1日起至次年4月30日止。2000年4月30日,该公司的职工王某登山,不慎坠崖身亡,事故发生后,王某的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申请,但保险公司拒绝赔偿。在该案中保险合同明确规定了保险责任期间开始于2000年5月1日,而保险事故发生在2000年4月30日,正好在保险责任期间外,所以,保险公司对发生在保险责任期间之外的保险事故不承担保险责任。

        《保险法》第十四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因此,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保险责任开始的时间,该时间可以约定在合同生效前某一时间点,也可以约定在合同生效后某一时间点。

        实际操作中,交通事故。一般情况有:

        (1)追溯保险,即保险责任期间追溯到保险期间开始前的某一个时点。也就是保险人对于合同成立前所发生的保险事故也要承担保险责任,通常适用于海上财产保险合同;

        (2)观察期的约定,一般是合同生效若干日(比如90天,180天)后,保险人才开始承担保险责任,即保险责任的开始时间在保险合同生效之后。比如健康医疗险合同通常有观察期的约定,在观察期间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是不承担赔偿责任的。

        三、观察期

        又称为等待期,一般是指在保险合同生效后的一定时期内,被保险人因疾病所致的用,保险人不承担责任。与疾病因素有关的保险,也就是说大部分医疗保险单有观察期的规定,但意外伤害类的保险没有观察期。观察期的实行意味着保险合同虽已生效,但被保险人并不能马上获得保险保障,也就是说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尚未开始,只有观察期届满后,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才开始。

        例:邬女士在2003年12月1日买了一份女性重大疾病保险,该保险的观察期为60天。2004年1月5日,不幸降临到邬女士身上,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她了解到,重大疾病保险是及时给付型保险,只要医院确诊就可以获得足额保险金。她遂于2004年1月8日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请求。但保险公司查看保单情况后,做出拒赔决定,理由是:该保单还在观察期内,保险公司不需要承担保险责任。

        观察期的设立并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而是由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中规定的,对保险公司而言是一种免责条款。根据保险法第十八条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四、犹豫期

        也叫冷静期,是指在投保人、被保险人签收保险单后一定时间内,对所购买的保险不满意,可以无条件要求退保。

        它的产生,是为了防止客户因一时冲动而做出购买保险的决定,因此对于客户来说它无疑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与观察期一样,犹豫期并不是依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是需要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来确定。据了解,众多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中都有犹豫期的规定,一般犹豫期为十天,在这十天内投保人随时可以反悔撤销保险合同,保费也将无条件地退还给投保人。犹豫期是投保人不可忽视的权利。

        根据保险合同,如果投保人在犹豫期内退保,保险公司应退还投保人缴纳的所有保费,并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但如在投保时,由于被保险人自身的原因已在保险公司进行了免费的体检,则要扣除相应的体检费;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多公司是不予收取的;对于投资连结类产品,若在犹豫期内,因独立账户资产价值发生变化,则保险公司只能扣减投保人资产价值减少的部分以及变现资产的费用,而不得扣减销售保单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