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专业的房地产法律服务平台
  + 即刻致电0371-63691829加入专业的房地产法律服务平台,快速提高知名度、提升案源!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房地产法规 法律常识 案例 文书 房地产律师 在线咨询 房地产贴吧  
  房地产新闻 - 物业管理 - 房地产开发 - 商品房销售 - 二手房转让 - 涉外房地产 - 房地产抵押出租  
    北京特邀房地产律师
欢迎加盟
 
    成为本频道当地特邀律师,您将尽享当地优质案件委托资源,提高知名度,提升案源!开拓您的法律事业![查看详细]
北京专业房产纠纷律师 更多>>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本栏目热点内容  
· 郑州二手房调查 价格超六
· 利海托斯卡纳三期交房风波
· 房地产行业:2011年房
·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
· 美国明年或将对豪宅业主开
· 公积金贷款 问题多多
· 河南登封:中铝公司涉嫌非
· 隔天退租 退房不退定金
 
  当前位置:主页 > 房地新闻 > 浏览

政府“不为高房价托市”房地产回归理性的信号

中国房地产法律网 2009-2-10   来源:   编辑:
 

   

    地方政府与高房价决裂的表态,是房地产回归理性的信号。但令人担心的是,某些地方政府一方面打着与高房价划清界限的旗号,一方面却仍然私下通过政策调控试图挽救目前房地产的困局。

  2009年房地产市场最大的“拐点”无疑是地方政府对房价态度的变化:从积极出台各种“救市”政策,到明确表态“不会为高房价托市”。上海市高层甚至认为,“房价再涨绝对不可接受”。在“土地财政”现状依旧的情况下,这种顺应市场规律和民意的表态无疑应该得到尊重和积极评价。

    但是,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房地产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兴衰周期,靠出台政策其实很难改变这种调整周期和市场逻辑。我们看到,在2008年房地产进入自身调整周期之后,尽管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救市”政策,但除了在一定程度上紊乱了房地产自身的调整规律后,并没有让房价有明显的改观。

    政府与高房价“决裂”的表态,事实上使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正常的调整逻辑,并且让那些对政府抱有幻想的开发商不再等待。这不仅是房地产回归理性的信号,更是政府公共政策恢复理性和公正的信号。

    繁荣的时候,不少地方政府试图通过政策调控价格,但屡屡失效,这也是无视产业发展周期而导致政策失灵的典型案例。政策本身对产业周期熨平的作用极为有限,在房地产市场,政府和市场的功能应该有明确的分野,政府除了提供保障性住房,不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人为调控房价,否则,不仅容易导致政策失灵,更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公正和严肃。

    事实上,房地产价格调整绝不是最坏的博弈结果,只有价格合理,交易放量,才能多方共赢,这是一个经济学的基本常识。政府在表态“不为高房价托市”的同时,更应付诸实际行动,通过积极有为的信号,引导房地产价格加速回归理性,这对于当下危机中的经济至关重要。比如,北京提出的三年两个1000万平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上海提出的建设400万平米经济适用房的规划,都是促使房地产价格合理回归的有效举措。

    令人担心的是,某些地方政府一方面打着与高房价划清界限的旗号,另一方面却私下通过政策调控试图挽救目前房地产的困局,这可能比之前赤裸裸的“救市”对政府公信力的杀伤力都大。比如,有的地方搞购房退税、为二套房贷松绑、给公务员房补等,都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对市场的误导。

    当然,这些政策就合理性而言,未必就是“坏”的政策,而且,我国房地产目前的很多政策的确不合理,比如,税费过高,开发成本近一半属于政府的税费,这不仅抑制了合理需求,也成为房价居高不下的制度根源之一。但公共政策的出台,一定要秉承公正、合理的理由,讲究公共精神和民意的内涵。在房地产价格因政策紊乱而迟迟不能回归的情况下,贸然出台政策,的确有进一步“救市”和“托市”的嫌疑,其公正性将大打折扣。

    对于空置率已达历史高点的房产商而言,避免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和交易萎靡的最好选择无疑是承认价格的重要性,让价格回归合理才能释放真正的需求,而不是期待什么政策的神奇力量。


 

 
上一条: ·看房确认单规定的违约责任是否有法律效力?
下一条: ·房屋强行拆除行为合法吗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关闭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