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从谈“管理”到谈“治理”,跨越了整整一个年代。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大门向民企打开,公司治理的概念浮出水面。一谈到公司治理,许多民企首先想到的是外部治理,是政府、公众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监管,其实,这只是公司治理的部分涵义。在国外,公司治理更多地是指企业自发、自觉的组织方式和管理行为;在政府立法的同时,公司治理更多地以“最佳实践”的形式由民间组织或企业总结、提炼和推广,如:RTB的《公司治理的声明和美国的竞争力》、GM的《关于有意义的公司治理问题的治理准则》,等等。
在中国,市场经济已经推进了近三十年,在这场不长不短的赛跑中,有的企业坚持下来,成为了行业领袖(如:联想、万科),而有的企业则如明亮的流星,划过天际。历史走到今天,管理能否出效益的问题似乎已经不用讨论,而公司治理能否出效益的问题再次引起企业家们的关注。
目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全世界都在看新加坡??同样是国有企业,淡马锡管理之下的国有企业(GLC),其业绩和管理水平优于全球同业,其根本即在于创新性的、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目前,这种模式正在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所仿效。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也试图用数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一项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的表征变量,如:股权分散性、专业委员会是否设立、董事的独立性、董事长/CEO分设等等,都与公司业绩呈现正相关关系。
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什么是通俗意义上的治理?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否需要思考治理的问题?如何解决治理问题对于企业发展境界的束缚?国内外标杆企业的实践有何借鉴?笔者假多年的民企管理咨询实践,以及协助多家民企构建治理体系、解决治理问题的经验,在此浅议中国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希望对企业有所借鉴和启发。
篇幅所限,笔者将上述内容分为三论,首论《公司治理-民营企业所不能承受之轻》,重点论述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四大治理问题;次论《公司治理-民营企业所必须正视之难》,论述民营企业治理体系构建中所必须着力解决的三大问题,以及笔者所提出的、切实可行的治理体系框架;三论《公司治理-民营企业之人间正道》,重点介绍笔者所参与及了解的优秀民企构建及运行治理系统的实践,以及国外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成功案例。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未来十年的竞争将不再是管理层面的竞争,而是治理层面的竞争,是制度的竞争,其依据在于:
一方面,通过一、二十年的积累,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度过了快速成长期,管理的系统性已有所提高,管理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另一方面,中国的职业经理阶层正在形成,其专业水平、运作能力、群体信誉正在稳步攀升,导入职业化管理已经成为民企的共识,与此同时,职业管理者对于组织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明显和突出。因而,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将集中在:如何建立制度和管理环境,使企业与职业管理者之间实现最佳的适配。
从这种意义上说,得治理者得天下,此言并不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