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发生的因为在从事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中投契过度和巴林银行内部治理失控而导致银行破产的典型金融机构破产案例。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贸易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当然它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因为经营灵活变通、立异,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业务范围也相称广泛,不管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仍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认为之提供贷款。但巴林银行也有别于普通的贸易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气力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有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良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乘机抛出。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已涨了一倍。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皇室。因为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以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爵位。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实,从而奠定发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因为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很多题目,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称满足。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分,并出任总经理。
不管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但枢纽是看你怎样处理这些错误。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斯。有人会将“买进”手势误以为“卖出”;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同;有人可能不够谨严;有人可能本该购买六月份期货却买进三月份的期货,等等。一旦失误,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在泛起这些错误之后,银行必需迅速妥善处理。假如错误无法挽回,独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该项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帐户”的帐户中,然后向银行总部讲演。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帐号为“99905”的错误帐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错误。这原是一个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帐户。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帐号”,记实较小的错误,因为帐号必需是五位数,这样“帐号为88888”的“错误帐户”便诞生了。
几周后,伦敦总部又打来了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仍是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实仍通过“99905”帐户直接向伦敦讲演。“88888”错误帐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帐户”存在于电脑之中。而且总部这时已经留意到新加坡分行泛起的错误良多,但里森巧妙地搪塞而过。“88888”这个被人忽略的帐户,为里森提供了日后制造假帐的机会,假如当时取消这一帐户,则巴林的历史可能会重写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仅一礼拜的交易员犯了一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口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以为卖出20口。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长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口日经指数合约,这表示按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讲演伦敦总部。但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了40口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数天后,更因为日经指数上涨200点,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了,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另一个与此同出一辙的错误是里森的挚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犯的。乔治与妻子离婚了,整日陶醉在痛苦之中,开始自暴自弃。里森喜欢他,由于乔治是他最好朋友,也是最棒的交易员之一。但很快乔治开始犯错了。里森示意他卖的100份玄月的期货全被他买进,价值高达800万英镑,而且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
将乔治泛起的几回错误记入“88888帐号“对里森来说是举手之劳。但至少有三个题目困扰着他:一是如何弥补这些错误;二是将错误记入“88888”帐号后如何躲过伦敦总部月底的内部审计;三是SIMEX天天要他们追加保证金,他们会通知新加坡审计;他们会计算出新加坡分行天天赔进多少。
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愈来愈大的风险,他当时从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由于当时日经指数不乱,里森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若命运运限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承受极大损失。里森在一段时日内做得还极顺手。到1993年7月,他将“88888”号帐户亏损的600万英镑转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镑,年终资金则将近10万英镑。假如里森就此打住,那么,巴林的历史也会改变。
除了为交易员讳饰错误,另一个严峻的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在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天天市场价格纪录地飞涨1000点,用于清算记实的电脑屏幕故障频繁,无数笔的交易入帐工作都积存起来。由于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实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170美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承躲藏这些失误。
1994年,里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痹了,88888号帐户的损失,由2000万、3000万英镑,到7月时已达5000万英镑。里森自传中描述:“我为自己变成一个骗子感到羞愧-开始是比较小的错误,但现已整个包抄着我,像是癌症一样,我的母亲绝对不是要把我抚养成这个样子的。”从轨制上看,巴林最根本的题目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的搅浑。里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后任职巴林新加坡期货交易部兼清算部经理。作为一名交易员,代客操纵,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交易员只是赚取佣金,但为防止交易员在其所属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这种许可额度通常定得相称有限。而通过清算部分天天的结算工作,银行对其交易员和风险部位的变化也可予以有效了解并把握。但不幸的是,里森却一个人身兼交易与清算二职。
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经理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帐目。事实上,天天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天天都有显著的记实,可看出里森的题目。即使是月底,里森为掩盖题目所制造的假帐,也极易被发现——假如巴林真有严格的审查轨制,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但这5000万已被挪用来补偿88888号帐户中的损失了。查了一个月的帐,却没有人去查花旗银行的帐目,以致没有人发现花旗银行帐户中并没有5000万英镑的存款。
关于资产负债表,巴林银行董事长得.巴林还曾经在1994年3月有过一段评语,以为资产负债表没有什么用,由于它的组成,在短期间内就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彼得.巴林说:“若认为揭露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能不正视巴林董事长付出的代价之高,也其实没有人想象得到吧!”
另外,在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发函巴林,提出他们对维持88888号帐户所需资金题目的一些疑虑。而且此时里森已需天天要求伦敦汇入1000多万英镑,以支付其追加保证金。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便是巴林在1994年底发现资产负债表上显示5000万英镑的差额后,仍旧没有警惕到其内部控制的疏松及疏忽。在发现题目至其后巴林倒闭的两个月时间里,有良多巴林的高级及资深职员曾对此题目加以关切,更有巴林总部的审计部分正式加以调查。但是这些调查,都被里森以极等闲的方式蒙骗过去。里森对这段时期的描述为“对于没有来制止我的这件事,我觉得不可思议。伦敦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数字都是假造的,这些人都应该知道我天天向伦敦总部要求的现金是分歧错误的,但他们仍然支付这些钱。”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目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但愿日经指数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1月30日,里森以天天1000万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已买进了3万口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目,已握有55000口日经期货及2万口日本政府债券合约。交易数目愈大,损失愈大。
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帐户。帐户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职权予以隐瞒,但追加保证金所须的资金却是无法躲藏的。里森以各种借口继承转帐。这种疏松和程度,其实令人难以置信。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47000万英镑。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天,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日经股份收盘降至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6万余口合约。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损失,在巴林的高级主管仍做着越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到了86000万英镑的高点,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
巴林银行破产案充分显示了期货交易中存在的机构风险、投资风险和对交易行为监视不力而形成的各种危险等一系列重大题目。巴林银行治理层对期货投契的治理失控、对风险的估计不足等等,特别值得投资者汲取教训。对于尚处在期货市场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尤其需要引起正视。巴林银行破产案发生之后,新加坡金融治理当局对巴林银行的期货过度投契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发现里森曾身兼两职,既是该银行交易员,又是清算员。他利用工作之便在新加坡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介入期货交易时,就已经以欺骗手段开立了一个虚假为88888的账户,他平时利用该账户掩盖不时泛起的交易损失。之所以发生此类情况,深层原因则是因为机构治理存在重大漏洞,它助长了机构人员利用权力进行投契的欲望。
巴林银行破产案反映了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现代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工具的投资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即使是金融巨头稍有闪失,也会在一瞬之间倒闭破产。巴林银行期货交易员的过度投契对人们的启示是:投资者一定要准确熟悉期货投资的风险。机构则要深刻熟悉机构本身存在的风险,既要对期货交易加强治理,又要对机构本身加强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