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不理解。当他们试图真正的了解“国家大学”和“文理学院”之间的区别时,他们更加迷惑了,因为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中,将他们列入了不同的排名体系。家长们的迷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所有的中国大学都名列同一个排名名单中。 以我了解的,中国不提供“文理教育”。学生们在中国的大学选择一个专业,例如商学或生物学,之后在大学的四年里,学习的大多是专业有关的课程。毕业的时候,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该专业的知识,并且通常找一个需要相关专业背景的工作。例如,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会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律师。同样的,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在毕业后到一家汽车公司工作。 这种教育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它同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教育方式非常相近。在美国,这种教育方式在一些学校也是很普遍的。出于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让我们把这种教育方式称为“传统教育”方式。 我希望,可以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所有的国家大学采用的教育方式归为“传统教育”方式,而将所有的文理学院采用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归为“文理教育”方式。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为了解释这种教育方式,请允许我从最顶尖的学校--哈佛大学开始讲起。正如您所知的,哈佛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本科院校。它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被“国家大学”名单收录。然而,它提供的是一种“文理教育”。这种情况同其他常青藤盟校相同,包括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和其他盟校,他们也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国家大学”名单收录。 如果您这样想可能会更加有用:假设《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改变了定义名单的方式。一个名单用于“传统大学”排名,另一个用于提供“文理教育”的学校排名。后者的名单里会包括所有的常青藤盟校、所有的文理学院、以及其他的一些国家大学。其他大部分的国家大学都会出现在“传统大学”名单中。 结论一:美国一部分国家大学采用 “传统教育”的方式,其他的国家大学则采用“文理教育”的方式。(所有的文理学院都采用“文理教育”的方式。)或许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最有名的国家大学(常青藤盟校)均采用“文理教育”的方式。 所以,究竟什么是“文理教育”的方式呢?它同“传统教育”的方式有何不同之处呢? 让我们从“传统教育”方式开始探讨。这种教育方法的目标就是传授给学生他们需要掌握的某个专业的所有知识。学生们被期望成为该专业的专家,当他们毕业的时候,大多数可以找到一个和专业相关的工作。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在本专业内学习多门课程。有些时候,他们可以选择非本专业的某些课程学习,但是通常没有一种标准来指导学生们究竟需要学习哪些“额外课程”。 而“文理教育”的方法则迥然不同,首先学校确立的是整体教育的目标。与期望学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不同的是,采用“文理教育”的学院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全面”的人才。“知识全面”意味着学生除了可以在某一专业获得深层的知识外,还需具备一些其他能力,包括良好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数学和基础科学的总体掌握、以及在毕业时对历史和文学的总体理解。最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具备 “思考”和“沟通”的能力。 我意识到这可能有点难于理解,部分原因是因为“liberal arts”翻译成中文后的叫法--“文理”。这种翻译的方式似乎使得“文理”听起来仅仅包括了语言、历史、政治和科学类科目。然而,根据标准英语的定义,“liberal arts”的意思是: 与强调专业化、职业性、技术性的课程不同的是,文理课程是一种传授人文知识、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和智力能力的课程。当代的文理课程主要包括艺术研究、文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数学和科学。 因此,文理学院的专业可以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工程和技术类学科也包括在内。主要的区别在于学科教授的方式。在“传统教育”的学校,工程学专业的学生只学习工程类课程。但在“文理教育”的学校,工程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其他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和智力能力”。 结论二:“传统教育”和“文理教育”二者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采用“传统教育”的院校励志于培养专业精英。采用“文理教育”的院校则励志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不仅仅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这些领域是被认为是培养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至关重要的领域。 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学习内容的显着不同。采用“文理教育”方法的院校要求学生学习一系列广泛的课程。例如,顶尖院校的学生在8个学期(每学年两个学期)的学习中,每个学期都修习5门课程,共计40门。在这40门课程中,仅有一部分的课程是专业课。其他的课程必须属于其他课题领域,领域涉及面很广,而课程的范围则要根据学校的“分配计划”而定。 所以,直白的说,就是一个在哈佛大学攻读工程学的学生,除学习一系列工程学的核心课程外,还需学习一些涉及文学、历史和艺术的课程。相似的,一个艺术系的哈佛学生也必须学习科学和数学类课程。 相反的,就读“传统学校”工程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都是与专业相关的。如果有闲暇时间,他/她可以学习有兴趣的课程,但是对于究竟应当学习哪些“额外课程”,学校通常情况下没有明确的指导。 结论三:接受“文理教育”的学生必须在规定专业外,根据定义的“分配计划”学习其他课程。因此,清楚的了解“分配计划”的含义,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传统教育”方法和“文理教育”方法的本质区别已经逐渐清晰,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或许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就是--哪种方式更适合我的孩子? 问题的答案要取决于你为什么送孩子上大学的原因。如果您坚信,上大学的目标就是帮助他/她找到一个好的工作,那么“传统教育”的方法则更加直接,您的孩子不会将时间浪费在考虑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课程上。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教育”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它很容易理解,并且非常实际。 然而,在争论的另一方,是以诸如哈佛大学等常青藤盟校为代表的成百上千的文理学院(例如威廉姆斯学院和阿默斯特学院)。这些学校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并把这点看作是他们的毕业生之所以能够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文理教育”的倡导者坚信,尽管他们的学生可能对本专业的了解不及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但是接受“文理教育”的学生对于其他领域的了解更加深入,是一名更加出色的“思考者”和“沟通者”。因此,他们不仅在工作上,而且在人生中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事实上,大多数的文理学院太过专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至于学校不提供“为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而打基础”的专业,例如“商业学”或“国际金融学”。例如,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就不提供这些专业。顶尖的文理学院相信,如果学生们太过专注于毕业后得到一份工作,那么他们就失去了真正的成长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机会了。 然而,这种情况导致了顶尖学校毕业生每年都要面对一个奇怪的情形。他们花了四年的时间努力学习,终于从一所德高望重的、坚持“文理教育”理念的学院获得了学位。讽刺的是,当他们试图去找一份工作的时候,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位对任何一份具体的工作都显得不够专业。例如,一个在文理学院历史系毕业的学生,通常会感到自己不如接受“传统教育”的商学专业的学生。 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对“文理教育”有担心。他们或许心理上接受了这种教育方式,但是也担心不知道学生在毕业后能否会顺利的找到工作。他们想知道,如果孩子去就读一所为就业做准备的学校会不会更好--学习一些尽可能与专业有关的课程,不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课程上。换句话说,就是去就读一所采用“传统教育”方法的大学。 理解这种焦虑是非常必要的。直到你决定了孩子的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之后,才能够决定接受哪种教育方式更好。换句话说,如果你十分注重孩子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并且“文理教育”的方法听起来有一点奢侈,那么“传统教育”的方式则更适合您。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并且,您认为孩子需要学会如何思考和沟通,您意识到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他/她可能有很多兴趣爱好,那么“文理教育”的方式则更适合。 结论四:“传统教育”和“文理教育”的区别还在于找工作的现状不同。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找工作更容易些。接受“文理教育”的学生找工作困难一些,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倡导者相信它为学生整个人生的成功做了铺垫。 介于以上的现实,我注意到很多家长最后决定采取一种很奇怪的妥协策略。如果他们的孩子被常青藤盟校录取了,那真是太好了。家长们似乎不在乎这些学校采取的“文理教育”方式。如果孩子不能被这类学校录取,那么家长们则倾向于排名靠前的国家大学,这些学校中的大多数采用“传统教育”的方式。出于某些我不能够完全理解的原因,这些家长们从不考虑文理学院(尽管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常青藤盟校是这类学校的顶尖学校)。简而言之,父母们似乎忽略了两者在教育理念上的真正差异。 然而,少数家长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他们决定“文理教育”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他们的孩子不能被常青藤盟校录取,这些家长们则着重于考虑文理学院,不考虑不采用“文理教育”方式的国家大学。他们可能仍然注意排名,但不会试图将国家大学的25名和文理学院的25名相提并论。他们能够意识到很难将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进行对比。 我喜欢后者的方式。注重大学排名是合情合理的,并且假设排名高的学校比排名低的学校“优秀”也是可以理解的(请注意我在其他文章中写到的,排名上有细微差距的学校之间其实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忽略了“传统教育”和“文理教育”的真正差距就是错误的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一种方法肯定比另一种方法更适合(根据对于教育理念的不同理解而定)。 结论五:在关注学校排名前,请首先确定哪种教育方式对于您孩子和您自身来说是更适合的。一旦这点被确定了后,请确保关注的学校是采用该种教育方式的院校。不要试图将这些学校同教育方式不同的其他院校作比较,即使他们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被纳入同一个名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