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合同 购房 消费 继承 收养 土地 移民 妇女 工程 物权 债权 公司 交通 损害 医疗 婚姻 劳动 房产 民法 生产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合同 >

夫妻共同债务和夫妻个人债务的区别

时间:2012-04-21 04:22来源:秋絮依依 作者:华子 中国法律网

夫妻共同债务和夫妻个人债务的区别

来源:中国法律网 作者: 时间:2011/12/29 推荐债务债权律师: 夫妻共同债务和夫妻个人债务的区别 所谓夫妻个人债务是指夫妻单独一方所负的债务。这种夫妻一方单独所负的债务 , 既可以发生在夫妻登记结婚之前,在家创业买卖合同 。也可以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进行不同的分类。一是按结婚时间划分 , 可以分为婚前个人债务和婚

  夫妻共同和夫妻的区别

  所谓夫妻个人债务是指夫妻单独一方所负的债务。这种夫妻一方单独所负的债务 , 既可以发生在夫妻登记结婚之前,也可以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进行不同的分类。一是按结婚时间划分 , 可以分为婚前个人债务和婚后个人债务 ;二是按双方是否共识为标准 , 可以分为共识的个人债务和未共识的个人债务。所谓共识的个人债务 , 是指男女一方对另一方单独所负的债务已明知 , 且明确表示愿与之共同偿还的单方债务 , 即双方主观一致 , 达成共识。如男方为资助自己的弟弟结婚 , 以个人名义向他人借钱 , 女方知晓后亦表示同意和赞成 , 双立意见一致。所谓未共识的个人债务 , 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 男女一方对另一方单独所负债务已明确提出异议 , 双方意见分歧较大 , 或到法院受理离婚诉讼时另一方一直不明知的个人债务 ; 三是按个人债务的性质为标准 , 可以分为合法性个人债务和非法性个人债务。后者如赌债等;四是按个人债务的内容和成因来划分 , 可以分为家庭性个人债务和非家庭性个人债务。所谓家庭性个人债务 , 是指与家庭生活有关的个人债务,如女方为给自己买金银首饰单独所负债务。非家庭性个人债务是与家庭生活无关的个人债务 , 如女方为资助自己妹妹上学单独所负债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 , 下列债务应属于个人债务 :

  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 , 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不予允许。

  为此 , 必须禁止通过离婚分割财产逃避债务清偿责任的违法行为。现实生活中 , 有些人因违法犯罪行为或生产、经营等行为,拖欠贷款、税款、货款、、雇工工资、租金等,为逃避债务,假借离婚手段 , 将非法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及其他夫妻或家庭所有财产协商分割给一方 , 另一方则单纯或主要承担债务 , 致使人的债权落空 , 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对此,无论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 , 还是人民法院 , 在处理离婚问题时 , 都要严加防范。一方面全面调查弄清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和债务情况 , 另一方面对当事人达成的有关财产、债务协议严格审查、监督 , 凡有损于第三人财产利益的协议应认定为无效。

  2、一方未经对方同意 , 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关系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 , 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 , 其收入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4、一方因个人实施违法行为所负的债务。

  5、一方为满足私欲而挥霍所负的债务。

  6、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 双方因关系恶化而分居生活 , 一方从事经营所负的债务 , 其收入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 , 也属个人债务。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推荐
·
·
·
·
·
·
相关文章
·
·
·
·
·
·
无须注册,快速提问。律师免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温馨提示: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作品相关权利人与中国法律网网取得联系。 查找债务债权律师
热门地区
随机推荐
如果没有找到您所在地区律师,请点击更多地区查找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