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已成全国肠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城市。"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略显沉重得谈到。
蔡三军教授解释到,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荤素搭配不合理、寿命延长、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大肠癌的发病逐年增加。同时,由于我们国家缺乏大肠癌筛查项目,加上很多人群对于大肠癌了解不多,出现便血等症状后不去看医生,造成我们国家大肠癌确诊后晚期患者占主要,对肠癌的治疗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一些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
肠癌肝转移依然有治愈机会
临床资料显示,超过50%的结直肠癌会出现肝转移,其中约25%新发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初诊肝转移患者中仅20%有手术根治的可能,而绝大多数患者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徐瑞华教授指出,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大约35个月,5年生存率约30~50%。而那些肝转移灶无法切除的病人预后则差很多,因此更应采取积极而科学的治疗措施,争取将原来无法切除的肝转移病灶转化为可切除,尽最大可能提高治疗效果。
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顾晋教授进一步指出,未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12个月,单纯接受化疗肝转移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24个月,极少数生存期能超过5年。而能接受手术根治的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35%~58%。
因此,对无法切除的肝转移患者应进行新辅助治疗,即在手术前给予药物治疗或放疗,让肿瘤组织缩小到可以手术的范围,进而进行根治性的切除手术。而化疗联合以爱必妥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能明显提高化疗反应率及肝切除率,缩小肿瘤体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最近两项研究显示,靶向治疗的加入使大约34%和58%的患者转化为可切除者。
这意味着,这部分晚期患者的肝转移灶在转化为可切除后,其中位生存期延长了2~3倍,将重获生命希望。专家同时提醒,确定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时,应检测K-ras基因状态;针对KRAS野生型患者采用爱必妥联合标准化疗的治疗方案,可使六成患者获得令人满意的预后效果。
规范治疗和多学科合作保证治疗效果
可以看出,肠癌出现肝转移以后,患者仍然有机会获得治愈机会,但是临床上很多患者没有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严格执行规范化治疗,另外就是各个科室直接的多学科合作没有做到位,比如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新辅助治疗需要内科进行,而手术则需要外科医生操作,同时手术时机的把握需要内外科医生及时的沟通来决定。
最基本的规范化治疗是按照指南的要求进行治疗,包括诊断规范化、治疗计划制定的规范化、执行计划规范化等多个方面,而临床上有很多环节没有严格执行,比如化疗的剂量就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使用足量,最终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指出,通过我们医院多年的多学科协作的情况来看,一方面让各科医生的知识得到丰富,更重要的是让规范治疗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好的培养了年轻医生,最终是提高了肠癌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获益。
蔡三军教授进一步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结直肠癌的治疗理念最大的变化是从外科治疗走向多学科规范治疗,各个科室的医生一起为病人制定总体的治疗方案。比如针对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肿瘤医生通过先进的治疗方案将不可手术的肠癌肝转移病灶转化为可切除病灶,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使得患者长期生存。
NECTAR项目为规范化治疗提供支持
亚太地区结直结直肠癌多学科(NECTAR)首届峰会近日在中国杭州举行,首届峰会汇聚了来自亚太地区及欧美的著名肿瘤学专家,同时也标志着亚太地区多学科网络的建立。该网络旨在及时推广针对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和方法,尤其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带来治愈希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默克雪兰诺亚太肿瘤业务部的负责人MS Ee Boon Huey表示,NECTAR项目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可按照国际标准用最好最新的疗法和策略开发针对结直肠癌的最佳治疗路径和方法,为整个亚太地区的患者带来可治愈的疗效。而来自欧洲的顶尖肿瘤学者及机构同亚太各国处于前列的肿瘤研究机构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也使得上述目标的达成变得更加现实。
"NECTAR项目的建立为该地区的临床医生向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铺平了道路,如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爱必妥(西妥昔单抗)就能够针对特定类型疾病,并为该类型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和更佳的生存机会。"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说。
张苏展教授还表示,NECTAR项目是第一个亚洲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平台,也是亚太同道们与欧洲专家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首届峰会使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肿瘤学科的领军人物聚集一堂,共同确定适合所有参加方的特定临床治疗方案和策略,并已建立了改善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的多学科协作的临床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