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通讯员 樊庆江 庞守利 记者 席锋宇 “利剑出鞘,出鞘必胜。”日前,沈阳市人防办组织了一场沈阳战区人防系统组织层次最高、动用装备最多、机动距离最长、演练课题最新、保障要素最全的首次跨区域协同演练。命名为“砺剑”的演练行动,历时9天,出动各种装备车辆8台,跨辽、吉、黑三省4个主要城市,机动1640余公里。演练内容和指挥层级涉及军区、省、市三级,共设置组织指挥程序训练、开设机动指挥所和通信枢纽、应急组网通信保障、异地联勤保障等四方面课题。 此次“砺剑”行动,演练队伍利用短波、超短波、模拟集群、数字集群、有线、卫星“六网一体”的信息传输和通信手段,根据不同协同支援对象的实际能力,集成各种要素搭建不同的指挥通信保障“模块”,或“嵌入”,或“叠加”,或“接替”,随机变化,灵活组合,在白山黑水上演了“动中通”、“远距离通”、“复杂环境通”的一幕幕精彩大戏。 演练充分检验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人防指挥通信能力的实战能力,锤炼了指挥通信专业人才队伍。 镜头一:耳聪动听 “吉林省某地因突发地质灾害,指挥通信基础设施损毁,当地救援工作无法顺利展开,人防系统请求支援。” 接到导演组命令后,沈阳市人防办演练队员在总工程师冯勇的指挥下,利用沈阳市人防机动指挥平台,搭建一个全境双向互通的大容量通信组网,为吉林市人防办提供多达50路的双向通联渠道。参演队员在短短30分钟内,组网任务完成。虽历经磨练,余汗未消的队员们还是捏着一把冷汗,毕竟这里是距沈阳市400公里外的吉林市,经纬度、海拔高度均发生变化,而且还是远赴外省“砺剑”之行的首战,能顺利联通吗?当11时04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沈阳市人防应急信息中心副主任丁大勇身上,他通过面前的卫星有线组网电话与沈阳市人防办的值班电话联通的那一刻,大家欢呼雀跃,庆祝首战告捷。 镜头二:鞭长能及 黑龙江省人防办训练基地,是此次演练任务中距离沈阳市最远的现场。由于基地所在黑瞎子沟坐落山区,地势较低,四周环山,森林茂密,环境十分复杂。参演人员通过现场开设卫星通信链路,实现了与沈阳市人防指挥、哈尔滨市人防机动指挥所的音视频的互联互通,做到实时文件传输。演练人员还通过改变常规架设方法、调整不同方位角等办法,现场开设短波电台实现了与支援协同对象哈尔滨市人防办、沈阳市本级、辽宁省人防办及省内丹东市、锦州市、葫芦岛市人防办的通联,最远距离约930公里,收发信号均达到良好,圆满完成了复杂情况下远距离野外通信保障演练任务。 镜头三:天地互传 开设异地、本地双向直拨电话,采用卫星单转发器和双转发器联通。演练中,一连串绝活在长春市警备区(民防办)训练基地轮番上演。 首次实现经过卫星中继将沈阳市的实时视频信息传输到长春市人防办机动指挥平台,进而传输到长春市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图像、语音的互联互通,进行双方指挥通信车信息系统连接、互用和电话调度系统转接等内容的成功应用,为城市应急支援和后方指挥打通信息通道。超远程卫星文件传输,经历两次上下行传输,信号依然强劲清晰。单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进行了双系统同一场地应用,验证了系统间无相互干扰,可独立应用,互为备份…… 演练队伍还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短波试通试联。在5个重点防护地域利用GPS定位、电子指南针,精确测量经纬度、海拔及坐标等自然地理参数,分别检验了基地台、车载台、便携式电台,在架设鞭状天线、斜天线、双极天线等多种不同天线形式下的通联状况,进行了短波通信联络,检验了不同配置、不同距离、不同环境情况下通信状态,为短波电台基于在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积累了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实验数据。 镜头四:超能补给 把联勤保障作为一个专门课题,全面检验和锻炼强化遂行保障意识,增强自主保障能力,是此次演练的又一亮点。 来到演练现场可以看到,在指挥通信各种训练科目展开的同时,联勤保障训练同步展开:电源车迅速启动为其他车辆补充电能;在联勤保障负责人张雪的召集下,给养车、洗消车等迅速展开,当所有训练科目告一段落,参演队员走进帐篷,一桌丰盛的战地营养餐准时端上餐桌,大家几人一组围坐在野战餐桌旁开始享受。 沈阳市人防机动指挥平台相对独立的“模块式”建设,可以实现根据不同任务采取灵活多样保障方式。给养车可保证1小时内提供50人的野外饮食保障,电源车可满负荷连续发电48小时,洗消车可长时间保障作业用水、生活用水和个人卫生用水,勘察车可提供半径为5公里范围内实时气象保障等等,这一系列保障为全面检验和锻炼走、防、吃、住、联、供六种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 法制网(责任编辑:赵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