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 世间百态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人间冷暖 >

73岁老人坚持6年自制豆浆送同村老人(图)

时间:2011-12-08 11:06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中国法律网
天刚刚亮,杨万俊走在山村的石板路上,去为老人们送豆浆。 天刚刚亮,杨万俊走在山村的石板路上,去为老人们送豆浆。

第一位“老客户”刚起床,杨万俊的豆浆就送到了窗前。 第一位“老客户”刚起床,杨万俊的豆浆就送到了窗前。

好几个老豆浆机都不中用了,老杨新开封一个。 好几个老豆浆机都不中用了,老杨新开封一个。

中午休息时,老杨回家筛选黄豆并浸泡。爱好书法的老杨在家里展示刚写好的“北京精神”。 中午休息时,老杨回家筛选黄豆并浸泡。爱好书法的老杨在家里展示刚写好的“北京精神”。

  11月18日,清晨6点,夜色还未退去,天空下着毛毛雨。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73岁的杨万俊像往常一样,打着手电筒,拎着两个暖壶,开始为同村的20多名老人一一送上热腾腾的自制豆浆。第一位“老客户”习惯性地掀开棉窗帘,递出一个瓷碗。倒满一碗豆浆,寒暄几句后,老杨又提着两个暖壶,走向村西头。天天如此,一送已是6年。

  2006年,老杨领到了作为上一年度经济普查“先进工作者”的奖品——一台乡政府发的豆浆机。自己平时也没什么事,豆浆机放着不用又挺可惜,他便萌发了自掏腰包为村里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和孤老病残人员做豆浆的想法。

  刚开始送豆浆,80多岁的二叔杨天伯误会他是想“赢利”,把钱掏了出来;老婶子史俊花摸着他的头,问他是否发烧。许多老人喝着杨万俊送来的清香豆浆却很不“安心”,“他到底安的什么心?即便是自己的子女,也未必能在清晨送来碗热豆浆啊”。

  杨万俊在村里的众位老人面前承诺,“以后我还给您送,只要您爱喝我就一直送下去”。

  从此,每天清晨,水峪村的山路上,都有一个送豆浆的老人的身影。时间越来越长,曾经说老杨“作秀图名”的人们,也啧啧称赞起来。

  杨万俊的老伴20多年前去世,儿女在城里忙事业。老杨身体很好,在村里独居当会计,但并不是富人,一个月五六百元的收入,加上300多元的低保,很多钱都花在买大豆、更新豆浆机上了。他家里最打眼的电器,就是一排豆浆机。

  白天上班,中午休息回家泡豆子;下午4点半下班,回家磨豆浆,晚上做好灌进暖壶。老杨已经养成习惯,晚上9点多睡觉,早上天不亮就起床送豆浆。

  一次雨天送豆浆,老杨一跤摔进泥坑,膝盖破了,暖瓶也破了。“老客户”们这天没喝上豆浆,纷纷关切地到他家去探望,回报一份温暖。

  村里人给老杨统计了一下,一年下来光黄豆就需要300多斤,豆浆机前后用坏了5台,暖壶买了十几个。大伙逗他说:“您老这会计没给自己算算账,花了多少钱啊?”老杨说:“甭管多少钱,难‘买’大伙快乐啊,我这样很充实,也很快乐。”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段九如孙雪梅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张斌

| (056)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