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离开这个世界,许多未实现的愿望怎么办?深藏心底的秘密怎么说?银行账号、保险号、财产清单、债券记录如何告诉家人……前不久,国内一家名为“网络遗嘱”的网站上线,宣称只要花29元,就能将用户生前准备的“遗嘱”和电子文件发给指定联系人。不过,该网站引来众多目光的同时,也备受质疑,“网络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应成为网上讨论的焦点。
“网络遗嘱保管箱”需支付29元
立遗嘱并找人托管,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将遗嘱托管放到网上,就让不少人感到好奇了。近日,一个名为关于遗嘱信息的第三方网络保管及传递平台———“网络遗嘱”(https://www.yizhu.cn/)上线,引来不少网友关注。
在该网站中,用户只要花费29元人民币,就可以获得一个容量为100M、可终身使用的“网络遗嘱保管箱”。用户可将生前不方便告知或未及时告知的遗嘱、遗愿、隐私、财产信息及其他重要信息存放其中,万一自己不幸发生意外身亡、瘫痪等失去正常意志的情况,网站便会将这些存储的信息提交给当事人所指定的1-3个联系人。该网站形象地称自己为“定制人生的黑匣子”。
托管内容可随意增删
据了解,中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320万,其中大部分属于意外性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突发疾病、自然灾害等。这些无法防备的意外,带来的很多遗留问题难以解决,不仅是财产信息难以考量,而且身后的愿望和安排无从谈起。
网站创始人李佳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有人想过为应对意外而解决这些人生重要信息的问题,但是却找不到一个比较妥当的办法。假如无缘无故和亲人提起遗嘱或遗愿之类的事情,显然会让亲人们感到恐慌;如果把这些私密信息写在纸上,又很难保证不被别人偷窥,就算能藏在特别隐秘的地方,但自己万一出事了却又很难被亲友找到……所以,“网络遗嘱保管箱”是一个非常适合存放“人生信息保险”的保险箱。内容可随时增加和删改,而且在网上即可完成,避开传统托管的繁琐手续。
律师说法
“网络遗嘱”不具法律效力
虽然网站的模式让人称奇,但在“网络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上,受到众多网友质疑。
“遗嘱形式属于强行性法律规定的范围,只有符合继承法规定的形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广东国慧律师事务所律师洪映辉介绍,继承法规定的遗嘱形式只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5种形式。
洪映辉认为,网络书写遗嘱,看似自书遗嘱,但是与自书遗嘱有着本质的区别。自书遗嘱主要是指毛笔、钢笔、签字笔等传统的书写方式。扫描属于复制的一种形式,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单独的复制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因此,打印的文件和扫描的文件均不能成为自书遗嘱。所以网络遗嘱至多算作一种信息存档,并不能成为具备法律效力的遗嘱,市民如果想订立遗嘱,建议最好到公证处订立公证遗嘱。
撇开法律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将“网络遗嘱”理解为“个人重要信息托管及传递平台”。
实际上,美国的“遗物守护者”、“有点害怕”、“死亡开关”、“离别的愿望”,瑞典的“网络遗嘱”等网站在此之前都有提供相类似“数字财产”托管的服务。但这些网站处理的财产并非我们日常所说的“遗产”,而是网络信息和来源于网络的电子数据,如游戏账号、邮箱、即时通讯工具、博客等。
答疑
如何将“遗嘱”发给指定联系人?
实际上很多网站都有提供电子文件托管服务,而传递给指定联系人才是“网络遗嘱”之类网站与众不同之处。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网站会将用户托管资料传递给指定联系人。
1.家人向网站提供用户死亡证明材料及身份证,确认之后将资料转交给指定联系人。
2.用户设置登录频率,如每月至少登录一次,如果超过预定时间,系统将通过邮件和短信提醒用户,如不能得到响应而且无法联系联系人,则在确认用户死亡的前提下执行传递协议。
3.网站定期从有关部门的官方数据搜寻近期死亡人员信息,如有对应网络遗嘱保管箱,则按第一种方式处理。
Q群讨论
立“遗嘱”可督促自己反思
记者在南都网络达人Q Q群里发帖,引来不少佛山本地网友讨论“网络遗嘱”。
肚皮猪:把银行账号、债权清单什么的放到网上,安全性是关键问题。一旦信息被盗,谁来负这个责任?
网友戚戚:个人觉得,网络遗嘱不一定是对财产的分割,这没啥意义。记得南都一个桂城的交通事故图片,一个高中生搭摩的,卷入了大货轮下,手中还攥着一个手机,还有一条未来得及发出的短信,可能是有些话要告诉亲爱的人,大悲莫过于此。这种方式最大的意义在于,对生者、对这个世界,减少一些离去遗憾。
网友小薇:写遗嘱的时候可以三省吾身,反思难道这些事情非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能说吗?我想,大部分人写着写着,就会有所行动了。
网友阿仙:刚毕业的时候,理想是开殡仪馆,收藏逝者生前不愿公开的一些私人日记、资料等等,按照他的意愿在他死后数十年再公开。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不足以向别人言的秘密、心情。我觉得所谓的网络遗嘱,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