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产品是作为食品生产上市的,并非药品,甚至都不是保健品,这和消费者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即左旋肉碱之后,曾经一度被热炒的“保健”产品胶原蛋白也卷入“无效、骗人”的风波。随着网络上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媒体对胶原蛋白的功效和生产商的宣传提出质疑,敏感的股市也迅速对该事件做出回应,汤臣倍健、贵州百灵、东宝生物、东方海洋、同仁堂、东阿阿胶等上市公司股价纷纷出现剧烈波动。
功能遭质疑
多家上市公司被波及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市场上主打胶原蛋白的产品琳琅满目,从面膜、眼霜到洁面乳种类繁多,价格也从数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而在网购网站上搜索,各类胶原蛋白产品更是不下万种。在这些化妆品和保健产品宣传中,大多数厂家和经销商都宣传胶原蛋白所谓的抗衰老功效,很多产品都拥有不俗的销量。
尽管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对胶原蛋白骗人的言论进行反驳,但股票市场上,一些上市公司股价却连续出现波动。胶原蛋白遭遇炮轰的第一个交易日当天,贵州百灵大跌1.98%,盘中一度跌逾3.5%;汤臣倍健大跌1.922%,同仁堂大跌3.31%,东阿阿胶下跌0.48%,其余的东宝生物、东方海洋则逆势上涨。在事件持续发酵的一周内,贵州百灵、东宝生物、汤臣倍健、同仁堂的股价分别累计跌3.51%、3.5%、0.55%、3.31%,而东方海洋累计上涨0.2%,东阿阿胶累计上涨0.97%。
面对目前对胶原蛋白的质疑和资本市场的强烈震动,东方海洋等5家A股以胶原蛋白概念为主的公司集体反驳,称质疑没有根据。东方海洋集团副总于春松接受采访时称,对胶原蛋白产品的质疑没有根据。公司的胶原蛋白产品起步较晚,目前年销售额在3000万左右,被公司作为未来发展重点之一,此次胶原蛋白产品被舆论质疑,将对公司产生影响,公司会考虑公开回应此事。此外,东方海洋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产品功效是因人而异的,公司今年的广告已经全面铺开,后续的推广和销售计划不会受到影响。
东宝生物证券事务代表表示,公司胶原蛋白产品安全可靠,产品都通过了相关的食品认证,并有专家观点支持胶原蛋白对人体有益。东宝生物的董秘刘芳则表示,公司产品“安全可靠”,不知道对胶原蛋白的质疑依据何在。胶原蛋白产品是公司未来主要增长点,公司会继续加大对产品推广的投入。
利润巨大
引厂家竞相上马
据媒体揭露,之所以这么多企业对胶原蛋白产品趋之若鹜,是因为其高额的利润,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透露,市场上胶原蛋白产品功效多为炒作,低成本是这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胶原蛋白原料成本约为80元/公斤,加工成成品后可以卖到每公斤1700元。这意味着胶原蛋白生产能获得巨额暴利。即便胶原蛋白产品遭遇了强烈的质疑,因为其高额回报,诸多生产企业也不会放弃该市场的扩张步伐,东宝生物称不会因此质疑的声音而停止7月份1000吨胶原蛋白产品的步伐,贵州百灵也称其公司产品不会受任何影响。
贵州百灵则预测公司胶原蛋白饮料年销售收入将达13.8亿元,利润率32.85%。东方海洋也曾表示:“2012年公司胶原蛋白产品销售额约为3000万元,利润率是很高的,因为使用自己的原料,公司只需一些技术上的投入。”
青海明胶事业部总经理王洪敏告诉记者:胶原蛋白其实并不神秘,“理论上说,明胶和胶原蛋白是同一类东西,都是从动物的皮、骨骼、鱼鳞等东西中提取。”但胶原蛋白的附加值却要远远高于明胶产品。据记者了解,东宝生物的“圆素”牌胶原蛋白就是骨胶原,同仁堂生产的“总统”牌胶原蛋白质粉,用的则是红鲷鱼的鱼鳞。东阿阿胶为驴皮胶,主打传统工艺概念。东宝生物自称原料为牛骨。而东方海洋、贵州百灵和汤臣倍健的原料则来自鱼皮,其中贵州百灵自称使用的是“阿拉斯加海域鳕鱼皮胶原蛋白”、汤臣倍健自称使用的是“法国进口的深海鱼胶原蛋白”、东方海洋未做明确说明。根据东宝生物公司2011年的年报披露,明胶产品的毛利率只有23%,而胶原蛋白高达60%。值得注意的是,生产1吨胶原蛋白只需要1.18吨左右明胶,转化率高达85%。4—5万元/吨的明胶产品经过转化变为胶原蛋白,其价格就高达十几甚至二十几万元。
记者从5家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查阅到,东阿阿胶的阿胶及系列产品毛利率达到71.04%,汤臣倍健粉剂毛利率达到54.56%(胶原蛋白粉)、片剂毛利率达到71.75%(胶原蛋白片),东宝生物胶原蛋白系列产品毛利率32.89%,贵州百灵和东方海洋不详。以毛利率54.56%的汤臣倍健胶原蛋白粉为例,该产品标价为358元,在产品标示中注明3克每袋的胶原蛋白粉中,胶原蛋白占2克。
食品、药品、保健品
胶原蛋白定位模糊
来自日信证券的一份研报称,未来国内胶原蛋白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不会低于20%,依据成熟国家的增长比例,2015年国内胶原蛋白市场将达到1000亿元。东宝生物中研普华《2011年中国生物胶原蛋白市场分析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胶原蛋白消费约1万吨,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有望提升到2万吨。
需求市场持续的增速,使得近年来胶原蛋白保健品市场逐渐升温,其“美容靓肤”的宣传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企业也加入到这个新兴市场。东宝生物、贵州百灵、同仁堂、汤臣倍健等上市公司也加入了生产胶原蛋白产品的行列。
在采访中发现,这几家公司都提到了胶原蛋白产品是作为食品生产上市的,并非药品,甚至都不是保健品,这和消费者的认识上存在偏差。食品销售只需要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就行,而保健品则要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认证。
东宝生物事务代表表示,“我就是跟您说,我们的胶原蛋白产品是安全可靠的,而且有QS证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有食品安全许可证,都属于符合标准的产品。有没有效果,这个说法可能是一开始从‘烧伤超人’微博上看出来的,它是学术上的争议,我们也不好说观点是对是错,但是我们合作的专家都认为,在国外看或者在国内看,这都是比较有效果的。”
东方海洋事务代表也明确向记者表示,该公司的胶原蛋白产品定位是食品而非保健品。而对产品的功效,东方海洋事务代表说:“这就是个体差异。因为从我们公司,我接触的朋友圈,用过的没有任何的不良反应,而且或多或少都会有效果。毕竟它不是一个药,他是一个食字号的东西,我们不能承诺它就能治什么病,只能算是对人体综合提高免疫力的食品。”
汤臣倍健胶原蛋白涉嫌夸大宣传 高管套现逾四亿
尽管有姚明作为公司代言人,但汤臣倍健(300146.SZ)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却感到无比郁闷。公司二级市场走势却远远落后于创业板指数的涨幅,而且各种负面新闻如影随形。
在最近沸沸扬扬的胶原蛋白事件中,汤臣倍健就榜上有名。5月21日-22日,新浪认证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的微博用户“烧伤超人阿宝”公开宣称“胶原蛋白保健品都是骗人的。吃高价胶原蛋白美容,无效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有效反而危险,因为里面添加了雌激素”。
在专业人士的眼中,如此劣质的蛋白竟然被卖到天价,无疑是在忽悠消费者。因此,作为口服胶原蛋白产品的生产商和销售商,需要直面“是否夸大宣传、是否欺骗了消费者”等问题。
不过,截至目前,汤臣倍健并没就此公开回应。更让投资者寒心的是,进入5月以来,以公司高管为主的一众原发股东频频登陆大宗交易平台减持套现,累计交易笔数多达14笔。
5月27日,汤臣倍健一笔100万股的大宗交易再度现身大宗交易平台,成交额高达4886.00万元。若与当天收盘价51.16元相比,48.86元的成交价较收盘价折让了4.5%。这是公司在连续十个交易日遭到减持。
另据深交所披露的上市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显示,仅5月,包括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梁水生和董事、总经理汤晖以及董事、副总经理陈宏等在内的公司高管均相继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密集减持,累计套现金额高达40215.49万元。
负面缠身
有市场人士称,在胶原蛋白不太正常的暴利背后,或许正潜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
除了学术上的问题,还涉及是否诚信,生产商和销售商是否突破了食品安全的伦理底线。本质上说,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也是伦理问题。此前,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大家看到了商家的堕落。
而胶原蛋白事件之所以闹得这么大,一方面与民众的恐慌心理有关,另一方面此事也触及了食品安全的道德底线。
就汤臣倍健而言,公司自称其胶原蛋白原料使用的是“法国进口的深海鱼胶原蛋白”。另据汤臣倍健2012年年报披露,其粉剂毛利率达到54.56%(胶原蛋白粉)、片剂毛利率更高达71.75%(胶原蛋白片).
不过,对汤臣倍健而言,如今公司牵涉的不仅仅只是胶原蛋白事件。此前,公司还被曝出无证生产减肥药。
有媒体报道称,广东揭阳人夏楚辉去年11月购买了汤臣倍健的3瓶“十二篮左旋肉碱片”,结果发现包装上生产许可证“货不对板”,左旋肉碱片并未列入该生产许可证范围内。
今年4月,夏楚辉向珠海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申请信息公开,发现珠海质监局曾立案查明汤臣倍健无证生产左旋肉碱片等产品58178瓶。
对此,公司方面还曾一度坚称,公司生产的全部食品均符合食品安全企业标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均通过广东省卫生厅的严格审查,获准备案。
不过,等到5月14日,公司又在其官网发表声明称,“随着各地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管理的陆续推进与实施,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公司已主动召回包括左旋肉碱在内的部分产品。”
对此,有投资者表示,“公司所做声明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该产品真正合规的话,那又为什么要召回呢?”
早前,另有报道称各连锁药店、商业超市在售的汤臣倍健产品中,超过60%生产于2011 年,部分产品濒临过期,公司库存问题堪忧。
据招商证券分析师龙隽测算,公司2012年单店销售额约为3.6万元,同比增长约15%,仅相当于1天卖出1罐蛋白质粉或两瓶维生素类产品。
“我们对深圳、衡阳、上海、北京四地17 家终端网点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生产日期在2011年的仅为个案,但出厂半年时间及以上的产品较为常见。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汤臣倍健产品终端周转确实偏慢。”龙隽称。
而公司披露的2012年年报也显示,公司存货从上年同期的11419.38万元激增至报告期末的20993.28万元,增幅高达83.84%。与此同时,公司预收账款却从上年同期的6621.86万元剧降至报告期末的2786.77万元,降幅高达57.92%。
高管蜂拥套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负面新闻缠身的同时,公司一众高管蜂拥减持套现。
截至目前,在公司一众高管中,仅5月以来梁水生已累计减持200万股,套现近亿元。紧随其后,汤晖也累计减持120万股,套现逾5000万元。此外,陈宏也减持了80万股,套现金额为3831.20万元。
对此,有投资者抱怨称,虽然从法律层面无可厚非,但在公司负面消息满天飞的时候还争相减持,此举根本没有考虑流通股东的利益。
而汤臣倍健在回应时表示,公司尊重股东的个人权利与诉求,内部股东减持以改善生活需求为目的。而且,公司原始股东并不因减持而改变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与未来成长的信心。从公司角度,由于公司流通股比例偏低,原始股东减持部分股份,有利于适当增加公司股票的市场流动性。
“我们认为,统一沟通与办理减持相关事项有利于公司股东规范操作,通过大宗交易平台逐步减持,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公司方面如是说。
此外,在公司高管蜂拥套现背后,由于受到产品质量以及销售费用增加的影响,公司业绩增速已开始大幅放缓。
另据汤臣倍健今年一季报披露,在去年年末公司产品大幅提价的情况下,公司一季度成绩单却并不出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64亿元,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10%。相比之下,公司2012年一季度当期收入达到2.8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5%。
对此,申银万国分析师童驯称,一季度公司收入增速为30.4%,环比放缓,有预期内的高基数、主动控制终端拓展速度原因,也有预期外的提价影响销售原因。公司去年11 月提价对一季度销售产生了负面影响。
公司曾公告称,自2012年11月1日起,考虑到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公司决定对旗下主品牌“汤臣倍健”部分产品于2012年11月1日调整全国统一零售价,并对供货价格进行同步调整,幅度大致在10%-15%。
公司内部人士也承认,从一季度情况来看,去年年末的产品提价效应影响了一季度的业绩增速。“相比高速增长的业绩,公司更看重的是发展的质量。”
而且,在公司产品提价后,公司一季度毛利率水平仅64.46%,基本没能体现提价的效益。
公司方面则称,提价因素对毛利率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的原因在于,公司募投项目之一的三期厂房去年6月份投产,今年在折旧方面有所增加;蛋白质粉、鱼油、VE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尤其是胶囊类产品中使用量比较大的明胶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影响了毛利率。(21世纪经济报道)
胶原蛋白泡沫破灭 贵州百灵3亿资金或另谋出路
在21世纪网独家揭秘胶原蛋白低价秘密后,该功能性饮料的疗效争议仍持续发酵。(详见《胶原蛋白暴利揭秘:80元原料成品卖1700元》).5月27日贵州百灵内部人士向21世纪网称,如果胶原蛋白整个行业在此次风波中受到影响,将重新考虑公司3.97亿胶原蛋白项目问题,去年募集胶原蛋白项目所剩的3亿超募资金或将另寻出路。
在毛利高达62.7%的诱惑下,上市药企贵州百灵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斥资3.97亿布局胶原蛋白产业链。按计划,这笔资金中仅花费了7500万购买土地费用及2000万宣传费用。
高调宣传下,贵州百灵旗下“爱透胶原蛋白饮品” 被誉为饮料界新星。不过,“高成本、大制作的”爱透产品一上市便让公司十分头疼。该胶原蛋白饮料主打以阿拉斯加鳕鱼皮为原料,但贵州百灵未能提供日本原料进关证据,加上自身无胶原蛋白生产线、巨额营销等备受质疑。
贵州百灵旗下“爱透”品牌胶原蛋白饮料,几乎遭该集团“抛弃”,将原本资源大幅转移至保健品口服液上来。原计划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的项目为何另寻出路?贵州百灵在打什么算盘?多家上市公司不予余力制造的胶原蛋白“美丽神话”会否走向破灭?
广告界人士对21世纪网透露,贵州百灵渠道铺货、品牌营销、聘请巨额明星代言等费用,贵州百灵在爱透胶原蛋白饮料约砸去四五亿元的费用。不过2012年年报显示,胶原蛋白饮料及口服液这一产品分类实现营业收入845万元。
追逐高利润营销年砸5亿
贵州百灵预测公司胶原蛋白饮料年销售收入将达13.8亿元,利润率32.85%,毛利高达62.7%。东宝生物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明胶产品的毛利率只有23%,而胶原蛋白高达60%。汤臣倍健粉剂毛利率达到54.56%(胶原蛋白粉)、片剂毛利率达到71.75%(胶原蛋白片).
在此胶原蛋白产品营销大军中,贵州百灵的投入更是首屈一指。
贵州百灵公告显示,2012年8月7日,公司拟以超募资金3.95亿元投资建设胶原蛋白果汁饮品(含中草药草本植物功能饮料)投资项目。另有业内人士透露,贵州百灵渠道铺货、品牌营销、巨额代言等费用,贵州百灵在爱透胶原蛋白饮料约砸去四五亿元的费用。
该业内人士向21世纪网表示,贵州百灵胶原蛋白产品代言人章子怡费用属于千万级别,这点也得到了贵州百灵证券处工作人员证实,再按照广告业内业内行规基本按照代言费与广告投放“1:5”的行情投放广告,再加上贵州百灵在央视以及其他卫视高价栏目的广告投放,其花费不菲,消耗上亿资金的广告费。
另外,据了解贵州百灵在各类渠道网点约9530家终端铺设,还有各大商超的进场费用,都是巨大费用。
巨额资金的投入似乎没有给贵州百灵相应的高回报。2012年年报显示,贵州百灵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3.67亿元,而胶原蛋白饮料及口服液这一产品分类实现营业收入845万元,仅占总营业收入的一角。
其中,2012年贵州百灵销售费用高达3.54亿元,2011年该值为2.62亿元,同比增长35%。公司解释称,2012年公司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销售人员增加导致的工资支出增加,以及“爱透”胶原蛋白饮品营销推广费用支出较大。
贵州百灵营销中心总经理翁革新曾公开向媒体承认胶原蛋白产品项目十分缺乏前期调研,“一开始,感觉进入了一片蓝海,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富有争议的新领域。”
相比起贵州百灵,其他胶原蛋白企业也对胶原蛋白产品趋之若鹜,宣传推广攻势此起彼伏。据了解,东方海洋则亦以数百万广告代言费邀请了赵雅芝。东宝生物2012年销售费用大增57.79%,为推广胶原蛋白投放大量广告。
生产靠代工 “美丽经济”遭质疑
2012年10月,贵州百灵高调进军美容饮品消费领域,并为首款胶原蛋白饮料产品举办了隆重的上市会。贵州百灵董事长姜伟当时称,饮食美容的市场需求巨大,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贵州百灵看准胶原蛋白在饮料第七波浪潮的领潮作用,决心把握“美丽经济”的巨大机遇。他认为,上述系列产品假以时日将成为公司下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21世纪网从贵州百灵证券处工作人员证实,贵州百灵因目前没有胶原蛋白生产线,在异地找“代工”。
21世纪网同时发现,其饮料、口服液、含片、胶原蛋白粉等不同系列,均是不同厂家生产,饮料是由苏州一家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胶原蛋白粉是由苏州一家保健品公司生产,口服液则是委托上海一家台资独资企业生产,含片则是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市场上的产品或只要打着“胶原蛋白”旗号的都会畅销,但对于贵州百灵来说,其胶原蛋白产品似乎天生“犯煞”。
在这一高毛利率的诱惑下,贵州百灵便“一个孟浪”扎进胶原蛋白领域。贵州百灵在调研中发现,我国饮料总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24.02%,并预测公司胶原蛋白饮料年销售收入将达13.8亿元,利润率32.85%。
2012年8月7日,公司拟以超募资金3.95亿元投资建设胶原蛋白果汁饮品(含中草药草本植物功能饮料)投资项目,项目实施地点为贵州省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百灵西北侧共计267.81亩的土地。
据计划安排,上述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即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目前公司已经投入7500万元,占总投资规模的18.99%。据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这已投入的7500万元系预付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胶原蛋白项目土地购置款。
在贵州百灵推出其第一款胶原蛋白饮料时即遭来多方质疑,有媒体质疑其产品虚假宣传,称贵州百灵涉嫌夸大宣传胶原蛋白饮品或对健康不利,报道中对公司的胶原蛋白系列产品的原料等产生质疑,认为其标注的“含阿拉斯加鳕鱼皮胶原蛋白”在产品中含量极少,且在产品的包装上并未见到国家保健食品标志,而宣传中却夸大其功效。
随后,便有媒体报道投资者质疑该项目的可行性。
有消息透露,在高调进军胶原蛋白饮料行业不足半年,贵州百灵已将在饮料上的资源投入大幅转移至保健品口服液上。
在销售方面,贵州百灵胶原蛋白产品销量也不尽如人意,在2012年贵州百灵胶原蛋白饮料上市之初,便有媒体曝光其官网销售仅有1件。21世纪网日前也发现,在淘宝很多商家销售记录显示其饮料销售均为0件,在其制定官网胶原蛋白粉产品显示月销售3件,库存990件。
2012年年报显示,贵州百灵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3.67亿元,而胶原蛋白饮料及口服液这一产品分类实现营业收入845万元。
对此,贵州百灵上述工作人员向21世纪网表示,胶原蛋白产品仅仅是贵州百灵的拓展业务,非主营业务。
她还表示,目前胶原蛋白超募项目3.97亿资金中仅花费了7500万购买土地费用及2000万宣传费用。如果胶原蛋白整个行业在此次风波中受到影响,公司会考虑重新定位,将剩下的3亿资金转投其他项目。(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