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政府准许民营银行的设立需具备某些条件。除了需具备100亿元新台币作资本,董事长、总经理还要经过一场口试,如果能顺利通过,才有资格筹设银行。为什么有些民营银行还会出问题?是否董事长的权力太大,而董事会形同虚设?一个董事长可以掏空一个银行的存款,显然这个银行的监理制度有问题。当董事长在掏空银行的存款时,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显然,董事会没尽到应有的责任,而让董事长为所欲为,这是件荒唐的事。因此,在民营银行设立之初,必须满足某些条件,而且在营运过程上,必须有一套机制,互相牵制,才能防弊。
民营银行面对哪些竞争?
在目前,公营银行尚占大部分国内市场的情况下,新设立的民营银行,除彼此之间要竞争外,还要同公营银行竞争,也要同外国银行竞争。
公营银行的先天条件较佳,除具备巨额的不动产,如房屋、土地外,尚占有一定范围的市场,而新设的民营银行多不具备这些固定资产,尤其在1990年初期,台湾的房地产,无论租或购,均需花大笔的资金,只有少数由信托公司转换而来的民营银行,它们尚拥有些资产。在民营银行设立初期,一般社会大众总认为公营银行可靠,有政府做靠山;相对地,认为民营银行不够可靠,一旦发生挤兑现象,无后援可依。于是民营银行拼力在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对顾客服务态度以及经营品种等方面,胜过公营银行。一般而言,公营银行在经营上不及民营银行来得机动,尤其在金融情势剧变时,公营银行要受很多法规的束缚。而且公营银行的主管更担心被网以“利益输送”或“图利他人”之罪名,而受牢狱之灾。因此,这些主管在贷放业务上较趋保守,不如民营银行灵活。因此,通过竞争,民营银行可从公营银行的地盘中,争得一席之地。
在台湾,早已准许外国银行设立分行。外国银行的服务态度较令人满意,提供的信息也较多,而一般社会大众对外国银行也有较高的信赖,因为它们都是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银行。本土民营银行同外国银行在竞争上较为吃力同是民营银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外国银行比本土银行较可靠。通常在海外设分行的外国银行,其规模均相当的大,历史也较悠久,其国际信誉较高。本土银行,因业务主要限于“国内”,未享有国际信誉,当“国内”政局不安时,不少人会将银行存款由本土银行提出,再存入外国银行。。
民营银行信誉之高低与其后台财团密切相关。如果这些后台财团的信誉不高,当它们的相关企业发生财务问题时,也会影响到它所主导的银行。因此,对于民营银行所面对的竞争,在设立之前应有所了解,在设立之后,应有一套做法,使银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