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南淝河边鸟语花香,但与其一条马路之隔的城中村内却污水堆积。“本来城中村的排污系统就比较落后,最近来了很多手工豆腐作坊,现在到处都是污水。”熊大郢村的村民王先生担心,这些污水最终会流进南淝河。记者走访发现,这些作坊大多属于无证经营,食品安全状况堪忧。
市民讲述
122家小作坊聚成一个“豆腐村”
熊大郢村位于清溪路安徽警官学院附近,与南淝河仅隔一条路,大约居住了千余户人家。
祖居户大多已经搬迁,将房子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这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城中村。“大部分都是外来打工的做小生意的,做豆腐的特别多。”
祖居在此的王先生见证了熊大郢村的变化,当第一个豆腐作坊在熊大郢落户时,王先生没有想到会有几十户人家来这里开豆腐作坊。“这几年来,我们村还有附近的西行庄增加了很多豆腐作坊。”王先生说,熊大郢已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豆腐村。
记者从蜀山区商务局了解到,蜀山区对熊大郢村及邻近城中村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发现共有豆制品生产经营户共有122户,其中107户是使用锅炉生产,这些锅炉没有专人看守,也没有定期检测,另外,还有15户是使用土灶生产。
无证经营,豆腐皮任由蝇虫叮咬
记者探访
4月25日,记者来到了熊大郢村,向村民开始打听豆腐店,“南淝河的边上就有好几家。”顺着村民的指引,记者来到了一家豆腐店,说是豆腐店,其实只是一间民房,因为正值中午,店内已经停止生产,制作豆腐的工具被随意地堆放在地上。
环顾四周,记者并没有发现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我们是小本生意就没有办照,周边也很少有人办,我们搞好卫生就行。”老板是一位中年男子,自称是从淮南来肥做豆腐生意的,做好的豆腐和一些豆制品就送到附近的一些菜场上去卖。随后,记者走访了隔壁的三家豆腐店,同样没有看到相关证照。
记者在这些豆腐店的后门看到,店主直接将制作好的豆腐皮晾晒在空地上,任由苍蝇叮咬,制作工具也被随意扔在满布泥土和脏物的地上,距离两米远的地方就是一条细细的污水沟,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里好像每天都在下“污水雨”
周边环境
除了无证经营以及卫生状况差以外,村民们对豆制品作坊排出的污水也很有意见。合肥近期并无雨水,但是熊大郢村村里到处都是污水,村民们表示,平时的生活污水已经很多,再加上这些作坊的污水,导致村里经常污水横流。记者走访的几家豆制品作坊,都是将污水直接排出,污水顺着房屋边的小沟随意流淌,遇到低洼处便沉积起来,有的两座房屋之间有一个几厘米深的污水沟,气味非常难闻。
“与南淝河离得这么近,污水会不会流到南淝河里呢?” 记者沿着南淝河一路查看,并没有发现私自挖的排水渠。
合肥市排水办清一二冲污水泵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9年泵站建成后,附近城中村的污水都流到这里来,收集后送往污水处理厂。“附近豆腐作坊的事情我也听说过,除非他们直接将水倒入南淝河,否则是不会污染南淝河的。”
将取缔无证作坊
相关部门
记者从合肥市蜀山区商务局了解到,为解决豆制品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生产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促进豆制品行业健康发展,蜀山区将建豆制品生产基地。豆制品基地建成后,包括豆芽小作坊在内的豆制品作坊或被“收编”。“今年8月份左右就可以投入使用,到时候将对此处的手工作坊进行取缔。”
根据方案,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生产经营户,可优先租用作坊区的单元作坊,继续从事豆制品的生产经营,政府给予必要扶持;对生产技术成熟、产品卫生和质量较好,但规模较小且没有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户,由商务、质监、工商等职能部门在一定期间内给予指导,使其完善各项证照,继续从事豆制品的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