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在正面临着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当前甚至以后的若干年时间里,应该深刻的认识到电子农务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从海口的实际出发,电子农务的工作要勇于创新,把电子农务的工作上升为海口市乃至海南省解决农村工作中的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
一、电子农务建设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电子农务建设,应该确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当下,电子农务虽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质就是应用网络技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电子农务的新型农村;新农业和新农村经济信息化是新农村电子农务建设的重点,通过网络信息的手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是电子农务建设的核心;新农电子农务还是是城市信息化的自然延伸,是当前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农村发展特点相结合的综合体现。
二、新农村下的电子农务特征
回想起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种技术能够像网络技术这样,在短短10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从实验室到全社会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过程。由于应用群体日益广泛、应用内容日益丰富、应用功能日益强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其应用条件已经越来越具有某种社会公共产品的属性,并成为标志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要素和首要特征。因此,只有当电子农务的网络技术充分地应用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当中,我们所建设的农村才可以真正地称之为 “新”农村。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信息异常不对称。城里居民一天接收到的信息量甚至超过了农村村民一年的信息获取量。对于农村建设来说,修建道路、美化村容、建造楼房等都是一种表面的变化,只有消除了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才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才标志着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最终完成。
三、电子农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快速。国家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信息化工作都制定了专门的政策,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所有这些都直接推动了这些信息化应用领域的发展。但是,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这些信息化投入的受益人群主要集中于城市居民,由于缺乏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撑,农村居民根本无法享受到信息化所带给人们的便利与高效。原有的城乡差别更因为“数字鸿沟”的出现而日益拉大。
在当前的条件下,“三农”信息化可以看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战略的具体举措。加快“三农”信息化可有效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文化交融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化解二元经济结构的诸多矛盾,为城乡统筹发展铺平道路。
四、电子农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手段
电子农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总体上仍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粗放经营、弱质低效的局面。电子农务技术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利用电子农务技术对各种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及管理控制、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电子农务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加快农业电子农务建设、健全电子农务网络,可以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拓宽市场渠道,实现增产增收。
电子农务是活跃农村文化、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型平台。网络成为一种快捷高效的信息承载手段和工具,能够非常廉价而又便利地让农民获取来自外部世界的科技、文化、教育、市场等各类信息,打破了千百年来农民狭隘的思维空间,让农民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迷信走向科学。同时,网络也能以一种崭新的方式表达和弘扬农村自身的传统文化,让农民愿意真正地融入到信息化洪流之中,成为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的新型农民。
电子农务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力措施。电子农务可以大大提高信息透明度,信息透明度对于农民自觉、自愿并积极参与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各项农村改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子农务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保障农村各项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现在,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新农村的电子农务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网络技术的进步及其大规模采用,使得农村信息化应用成本大幅度降低,电信和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在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得到基本普及,一些地方甚至接入宽带互联网,农民在家里即能体验网络世界的精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增加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为农民的真正需求提供相应的网络信息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