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环保厅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示了云南省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对这些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目标任务、项目设置、污染物削减量是否科学合理等内容,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示期从2012年3月6日至2012年3月22日。
抚仙湖水环境质量状况:水体营养水平持续增高,来自农田面源、农村污水、畜禽粪便的污染增多。
“十二五”治理规划目标:抚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七大类工程总计将投入46.42亿元资金,到2015年末,抚仙湖全湖平均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I类水质,经治理之后的7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河口断面水质达到IV类,产业结构调整控污减排措施后,结构性的污染物产生量明显下降。建立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体系,流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洱海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水体处于富营养化初期水平,在局部湖湾(尤其北部湖湾)、下风带岸边每年可见藻类水华发生。洱海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田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等。
“十二五”治理规划目标:通过对洱海污染影响重点区实施全面治理以及流域管理,确保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力争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以北部三河弥苴河、苍山十八溪小流域为重点污染防治区,开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污染源系统治理、低污染水净化体系建设、入湖河流清水产流体系建设;加强流域管理,开展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杞麓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染。水体总磷与总氮浓度居高不下,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体高锰酸盐指数也相当高,水质为劣V类。沉水植被大量消亡,生态功能逐步丧失。
“十二五”治理规划目标:大幅度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到2015年末,总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力争达到IV类;主要入湖河流红旗河和中河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V类。
泸沽湖水环境质量状况:湖泊水质总体保持优良,但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旅游污染成为流域主要的污染源,沿湖截污治污体系尚不完善;流域陆地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问题不容忽视;农村农业面源一直是流域重要的污染来源,村落污水收集设施落后、治理工程单一;湖滨缓冲带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湖滨带建设滞后且不成规模,近岸带生产生活的污染压力突出。
“十二五”治理规划目标:到2015年末,泸沽湖水体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Ⅰ类水质目标,主要入湖河流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目标;旅游及旅游接待地污染源全面削减转移至外流域,削减率达到80%以上,农村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排放量消减30%以上,水土流失率减少10%以上。
星云湖水环境质量状况:营养状态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入湖污染物主要来自农田径流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等。
“十二五”治理规划目标:到2015年末,水质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水质与水生态 逐步得到改善,最终达到V类,力争达到Ⅳ类水平;对沿湖坝区家畜养殖粪便污染、沿湖村落“两污”实施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使流域重点污染源及环湖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对主要入湖河流实施全面整治,河流水质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大幅削减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星云湖蓝藻水华与“内负荷”进行控制。建立一套湖泊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体系,实现流域科学化、全面化的管理与保护。
阳宗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湖水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项目有总磷和砷。2010年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质均为Ⅴ类,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带来的污水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十二五”治理规划目标:严格控制旅游和工业污染,大幅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进一步降低湖泊水体砷污染物浓度和陆域砷污染源的扩散影响。到2015年末,阳宗海的水质稳定在Ⅲ类,力争达Ⅱ类,主要入湖河流稳定保持Ⅲ类或以上。
程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水体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其次是城镇污染,工业污染最少。2010年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为43.2,处于中度营养状态。
“十二五”治理规划目标: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程海湖水质除PH、F离子外,其余指标稳定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争取达到Ⅱ类标准,营养化水平稳定保持在中营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