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舒淇(右图)因不堪忍受网友“恶意攻击”而删除自己在新浪网上的所有微博和关注。此事一出,立即引发网络热议。众多公众人物及网友纷纷声援、力挺舒淇,同时大家也在反思,诸如此类的网络暴力事件何时方能休止?
网络缘何沦为暴力发泄场?
其实,舒淇并非网络暴力的唯一受害者。最为网友熟知的当属韩国影星崔真实自杀事件。崔真实的家人在其离世后表示,崔真实选择自杀,与其遭到放高利贷的诬陷而受到网友围攻不无关系。
在这些网络暴力事件背后,人们不由得反思,在虚拟网络更加深入现实生活的今天,网络为何成为网友疯狂发泄戾气的战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产生网络暴力,是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增加了攻击性,积累的抱怨和不满需要宣泄,而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无成本宣泄途径。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则认为,网络暴力是现实社会浮躁心态的反应。“在网络这个黑洞洞的虚拟空间,由于缺乏监管和约束,人们的文明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会降低,于是出现了在网上随意发泄的情况。”
自律、监管“一个都不能少”
在舒淇删除微博的不久后,舒淇粉丝团官方微博“舒淇官网淇士团”发表文章说,舒淇表示相互的指责谩骂只会对彼此增加负面能量。舒淇经纪人也表示,对于网络暴力不会袖手旁观,会考虑法律诉讼。
对此,夏学銮认为,让网络远离暴力,首先应从每个网友做起,加强自律意识。他说:“网络是公共空间,每个人都犹如生活在显微镜下,一言一行随时可能曝光网络之上,这更提醒网民应对自己在虚拟世界的言行负责。”
与此同时,减少网络暴力,还亟须相关立法加以监督监管。另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防范打击网络暴力的相关法律法规。据了解,韩国在影星崔真实自杀案发生后,着手修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法律,新增“网络侮辱罪”以处罚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事实等行为。
然而,我国目前有关网络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明晰,这为网络暴力定罪带来操作难度。“必须仔细定义网络暴力等网络问题的边界范围、越轨与犯罪的定性标准及相应的处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净化网络环境。”夏学銮说。
如今,舒淇空空的微博网页上还写着她的个人介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心存善念惜福哦。”这似乎是对每个网友的善意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