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月9日在北京举行,343个项目从成千上万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纵观今年的获奖项目,原始创新能力提升、获奖者年轻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科技惠及民生、服务基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等成突出亮点。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奖项。自2001年我国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来,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奖项曾连续空缺,除2005年有两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外,以后每年都只有一个项目摘得一等奖,而今年有3个项目同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数量可谓空前。同样,用于奖励在应用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完成重大科技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也一举颁出包括“青藏铁路工程”在内的3个特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共获得840项发明专利,体现了我国在应用研究领域、重大和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取得明显进步,体现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的进一步融合。
本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绝大多数项目都直接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基层和民生方面,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在抗震救灾的危急关头,在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中,无不展示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强国惠民的巨大威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中级别最高、最引人注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授予在国际神经外科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为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作出突出贡献的老院士王忠诚、徐光宪,两位年逾8旬的老人为科技界树立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并重的成功典范。此外,一批高水平的年轻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获奖科学家年轻化趋势明显;国家科技奖获奖者中的很多人来自基层,还有两位是一线的企业职工,秉承踏实刻苦、肯钻敢闯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一番大事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述特点给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居世界前列,研发人员总数达150万人,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科技活动人员队伍的中坚力量,科技队伍人才“断层”现象已基本消除,这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优势。但近些年来全国各地虽然科技成果不少,但转化率低;科技论文不少,但被引用率低;科技创新不少,但高水平的原始创新少,对产业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专利数量有限。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继去年空缺后,此次再度出现空缺,只产生了34个二等奖,说明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虽然在逐年增强,但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原创成果依然稀缺。科技创新力量“大而不强”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一些科研活动只是科研人员发论文、评职称的手段,一些科学研究缺乏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深刻认识,与具体知识产权现实应用要求脱节。
国家科技奖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讲话中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要深入到企业、农村中去,深入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去,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帮助企业改善管理、开发产品、创新技术、解决困难。”这是党和人民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对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更多地强调以原始创新为核心和动力,以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和催生经济繁荣为目标,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基层和一线,全面提升我国农业、工业、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技术竞争力,真正让科技和知识产权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