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整理 刘莲莲 表格制作 王舒怀
2010年的中国荧屏,相亲节目之“火”,显然是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对待充斥荧屏的相亲节目,公众和网友的态度如何?近日,本版与人民网联手推出了“相亲类电视节目(网民)问卷调查”,试图用数字解读网友眼中的“非诚勿扰”们。
大多数认为形象不佳
此次调查自6月12日推出,统计截至6月15日22时,剔除重复投票后,共919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受调查者中,76%为男性,24%为女性。近八成(79.44%)受调查者拥有本(专)科以上学历。
919名受调查者中,90%以上收看过近期的真人秀相亲节目。其中44.4%的受调查者“偶尔收看”,32.32%的受调查者“经常收看”,12.19%的受调查者“每期必看。显示出相亲类节目的巨大影响力。
调查显示,超过四成(44.6%)受调查者认为此类节目“内容虚假,情趣低俗,道德缺失”;约三成受调查者(28.5%)认为是“比较庸俗的娱乐节目,但尚可接受;24.04%的受调查者较为中立,“只是娱乐节目而已,没什么好评价的”;亦有19.36%和15.7%的受调查者认为这类节目“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具有“性价比”的休闲选择,但部分内容有待规范”。总体看来,相亲节目在大多数受调查者眼中形象不佳,负面倾向明显。
七成网友支持整顿规范
相亲类节目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1.6%的受调查者认为此类节目“对社会道德和风气”有害,更有74.5%的受调查者认为这些节目给青少年带来了有害影响。
网友对待相亲类节目的基本态度如何?在我们这次调查中,近半数(45.59%)受调查者认为“有待规范,需要调整”,也有约29%的受调查者认为“有害身心,应当取缔”,二者合计达到了总人数的3/4。认为应当“自由发展”或者“应当鼓励”的合计约为23%。这显示了绝大多数受调查者整治此类节目的愿望。
与此相应,对于国家广电总局发文整改相亲类节目的举措,高达71.27%的受调查者表示赞同。由此看来,火遍大江南北的相亲类节目,确实到“踩刹车”的时候了。
媒体要当好“把关人”
把好嘉宾关、主持人关、话题关、内容关、审查关、播出关……这是国家广电总局日前下发的通知中,对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和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的明确要求。
事实上,近几个月来,无论是在节目制作方、主持人、嘉宾之间,还是在观众、社会大众及管理者之间,围绕相亲类电视节目,引发了一波又一波争议,包括:“好看”的电视相亲节目,到底应该是“本片纯属虚构”式的肥皂剧还是谈婚论嫁的“好红娘”?到底是多元价值观的秀场还是坚守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公众的自主判断力是否可以抵消媒体人的“把关力”……
争议背后,实则是各种观念的冲突和交锋。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电视人,聆听他们在这场价值观的交锋中,对“把关”的重新认识。
交锋:服务性VS娱乐性
见解:“注重服务性不代表没有收视率和关注度”
“直到节目录完了,我都不知道那18位女嘉宾的年龄、工作、背景等资料。”伍先生曾参加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现场与一位女生牵手成功,“后来就没联系了。”
这样的“盲婚哑嫁”,让他直呼“不靠谱”。更不靠谱的是,“连我的身份证都没查。如果有人作假,岂不是没人管?”
造假,成为相亲类电视节目被广为诟病的原因之一。“据我了解,现在有的节目录制前半小时还在找托。”东方卫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披露。
如何把好嘉宾关呢?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制片人刘蕾,当年执掌《玫瑰之约》时曾采用的办法是,查验嘉宾身份证、单位(居委会)开具的单身证明。但就算这样,还是出现过嘉宾蒙混过关的情况,给栏目带来负面影响。
真实性要求源于对相亲类节目的定位。曹可凡说,“这类节目就是服务性的,提供平台,”但遗憾的是,目前很多此类节目只是为了博取收视率,让相亲男女“变身”群众演员。
服务性和娱乐性,甚至和收视率,是否已经变成了矛盾?曹可凡表示,服务性大于娱乐性,但并不矛盾,而且“注重服务性也不代表没有收视率和关注度”。
交锋:主流VS支流
见解:“媒体就是要弘扬主流价值观”
低俗!迅速走红的相亲类电视节目往往都被打上这个标签。
这源于嘉宾“马诺们”雷语不断,增加了收视率和关注度,却不断挑战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底线。
在某些节目“粉丝”看来,这类节目走红,正是因为嘉宾们所呈现的多元价值观反映了部分社会现实,譬如拜金现象、炒作等。更因为嘉宾们“敢说”、“坦率”。
“每个嘉宾的时间很短,舞台上能直观呈现的又是相貌、工作、年龄、收入这些硬性指标。再加上社会转型期内价值观多元化的现状,以80、90后为主体的嘉宾群体会很自然地将这类节目变成敏感话题交锋的舞台。”刘蕾解释。
“如果社会出现了这类低俗价值观的倾向,大众媒体就更应该去扭转、去引导,而不是放大或推波助澜。”在曹可凡眼中,一些相亲类节目为了收视率,实际上和嘉宾形成了“共谋”:我有高收视率了,你有知名度了,“双赢”。
“我不是崇尚一言堂,但媒体就是要弘扬主流价值观。”曹可凡认为,主流价值观不能逃避“支流”的冲击。可如何呈现、尺度在哪里,却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台的困惑。“主流价值观的传导并不是一定要温情脉脉,也不是要板起脸来讲话。”刘蕾说,“娱乐化并不单是搞笑,而是在不同场合中,一种恰当手段的选择。”
交锋:把关性VS过滤性
见解:“媒体需要有‘把关人’意识”
新的节目样式、新的嘉宾群体、新的社会环境,相亲类节目遭遇了新的挑战:主持人如何引导?节目团队如何把关?
在节目中,某些嘉宾说了雷人雷语,但主持人并没有及时反对,只是模糊回应,对此曹可凡认为,“对就对,错就错,主持人就要针锋相对。”
另外,相亲节目必须有严格的内容审核关卡。刘蕾表示,“节目后期制作完成后,会由责编、制片人、台领导、宣传管理办公室领导进行内容审查和考核,并且责任到人。”
对于那些雷人雷语,网上有言论千方百计进行辩解:“不过就是娱乐,犯不着较真”,而且“大家都是成年人,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能自己过滤不良信息。”
这种似是而非的所谓的“过滤说”,却遭到刘蕾等人的反对:“我们不否认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但是应该时刻想到,一个人所说的话可能因为电视的放大效应而成为一种价值共识,做好‘把关人’,媒体有不容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