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吸收外资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全球跨国投资预计将继续下降,新形式的投资保护主义频繁出现。但中国吸收外资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没有改变,加上经济企稳回升,增长预期良好,这些都将增强外商的投资信心。”9月3日,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在吉林长春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暨图们江区域投资促进论坛上如是表示。 易小准指出,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大幅缩减。中国作为开放的大国,在金融危机中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去年10月,中国吸收外资开始出现下滑局面。今年1~6月,非金融领域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万家,实际使用外资43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8%和17%。为应对金融危机,商务部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加强和改进服务,促进吸收外资又好又快发展,各省市也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切实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提振投资者信心。尽管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持续下降,但降幅逐渐收窄,国家级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各项经济指标情况较好,服务外包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406家,新增从业人员30万人。 易小准强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吸收外资成果显著。到2008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5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是GDP增速的2倍多。外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工业产值占全国的30%、纳税占21%,出口占55%,直接吸纳就业4500万人。在汽车、化妆品、家电等消费领域,外国品牌和进口产品分别占据了中国市场的70%、75%和50%的份额。同时,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日益优化,外商投资在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就业、创造税收、扩大出口、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演讲的最后,易小准表示,当今时代是全球化时代。尽管我们遇到了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但以科技进步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会逆转,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依赖程度仍将继续加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反对各种保护主义,坚持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平等对待国内外产品,积极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总的来说,中国人均吸收外资水平还很低,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发挥外资作用。为此,商务部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营造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做好服务工作。继续推进外商投资审批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限;减少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行政效率等。 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研发环节,以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鼓励外商投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带动增收的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国际服务外包,支持外商投资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扩大内需安排的各项投资项目等。 优化外商投资的区域结构。完善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吸收外资的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扩大延边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大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帮助外商投资企业度过难关:加强部门协作,及时解决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金融服务,研究完善外商投资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引导优势外商投资企业适时在境内上市,缓解资金压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