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7月26日拍摄的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厂区。据新华社
2005
9月,建龙集团参与重组通钢集团,占股36.19%,控股权还在吉林国资委手中
2008
钢铁业全行业亏损,建龙提出,要么增资控股,要么退出
2009
6月,建龙与吉林国资委达成新协议,由建龙增持并控股通钢集团66%,公布后引起波澜
■事件进程
●2005年
9月,建龙集团参与重组通钢集团,占股36.19%,控股权还在吉林国资委手中
●2008年
钢铁业全行业亏损,建龙提出,要么增资控股,要么退出
●2009年
3月,吉林国资委与建龙初步达成分手意向。吉林国资委另寻资本,但未果
6月,建龙与吉林国资委达成新协议,由建龙增持并控股通钢集团66%
7月22日,吉林国资委召集通钢高层,宣布了由建龙控股的决定
7月23日,通钢召集中层干部,宣布了上述决定。决定在工人中引起波澜,当天有近千人在厂区聚集
-
7月24日,陈国君被委任为通化钢铁公司总经理。当日上午,陈国君在焦化厂被包围,遭群殴,无法救出,下午死亡。
7月27日,吉林国资委新闻发布会称,此事系个别非在岗人员发起并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员聚集所致
一场不该发生的事件发生在7月24日,年约40岁的通化钢铁总经理陈国君在事件中遭群殴致死。建龙集团增资控股通钢集团的协议中,对于保护工人利益有明确规定。但按惯例,国企所有者代表机构只能通过国企管理层及其领导的工会向职工传达意愿。离开原管理层“内部人”的支持,现有架构中并没有新老股东与广大员工沟通交流的制度性通道。
企业亏损职工不满情绪上升
建龙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2005年9月参与重组通化钢铁控股母公司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钢集团),至今已三年余。改制启动之初,吉林省国资委保留了对通钢集团的相对控股地位,建龙集团以现金加资产的方式进入,拥有“新通钢”36.19%的股份,并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化机制。
这次改制曾长期被吉林省视为国企改革的成功案例,在当地素有“阳光改制”之称。迟至2007年10月,吉林省副省长牛海军在通钢集团调研时仍表示,“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通钢是吉林省国企改制的成功典范。”
通钢集团自2005年改制后,接连上了两个重大新项目,资产负债率从2004年的60%多上升到2008年的80%以上。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恶化,钢铁企业出现行业性亏损,通钢濒临停产。
企业亏损,职工受损,不满情绪上升。吉林省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在建龙集团进入之前,职工也有不满情绪,主要指向原国企高管人员,因为他们的亲属大量安排在集团、集团公司的上下游产业。集团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润往私人腰包流走了。但在改制以后,困境重现,职工的不满在很大程度上转向“改制”本身及其代表者建龙集团。
自2009年年初以来,钢铁业形势有所好转,但是过剩压力一直存在。建龙集团提出或者退出通钢自行发展,或者通过增资扩股获得发展,并表示将进一步出资获得控股地位。作为国有股份所有者代表的吉林国资委在国内遍寻其他钢铁企业,希望能找到新的入股者。但是,在比较其他央企或者地方国企的条件后,吉林省委高层领导决定,接受建龙集团增资控股通钢的方案。
民企控股后人员安排问题敏感
从吉林省国资委与建龙集团分手、到再次同意其控股,整个谈判过程未能与通钢集团职工良好沟通。
7月22日晚,吉林省国资委负责人在通化宾馆召集通化钢铁副总经理以上干部,宣布了建龙控股通钢集团的决定。会议至当晚12时以后方结束。
次日早上8时,通化钢铁召开副处级以上干部大会,传达了包括上述建龙集团控股方案的“通钢股权结构调整方案要点”。由于事前并未与通化钢铁工人充分沟通,建龙集团控股的消息宣布后,在相当一部分工人中引起轩然大波。23日当天,已有近千人在厂区聚集。
7月24日,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及建龙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李明东、陈国君等人,分别与职工就建龙集团控股通化钢铁一事谈话。陈国君被委任为通化钢铁总经理,这也是他第一天走马上任。上午大约10时30分,陈国君在焦化厂被职工发现,即被包围。此后人群规模逐步扩大,陈国君一直难以脱身,通化钢铁当天陷入停产,悲剧就此酿成。
除职工原因外,原通钢集团高管似乎也有隐情。虽然国资委工作组表示,“通钢集团现有班子成员全部留用;在近期及今后的一定时期内,保持通钢集团现有组织机构不变,中层干部原则上不调整”,原通钢其他领导成员还是拒绝接受建龙控股及相应的重大人事调整。
知情人告诉《财经》记者,在确定建龙增资控股后,吉林省国资委和建龙集团都仍希望原通化钢铁集团董事长安凤成担任集团董事长和法人代表,但遭到安的拒绝。58岁的安凤成从1996年担任通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是中共十七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