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日电 新一期台湾《商业周刊》刊文说,由于历任政府不断挥霍,台湾已欠下超过14万亿元(新台币,下同)的债务,每个人身上目前都背着63万元的债,都已变成了官方的“债奴”。
8月24日,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工程正要启动,台湾“立法院”开始对预算“喊价”。国民党主张1000亿元,民进党则强力要求,重建预算至少要2000亿元,且预算编列“只有下限,没有上限”。9月份是关键时刻,“立法院”即将开议审预算,明年度的总预算案乃是重头戏。
根据台湾“行政院”刚通过的总预算,因为入不敷出,预算短缺的财源全都要举债来因应,预计举债将超过4600亿元,创下史上单一年度最高记录。若再加上风灾重建特别预算,举债已逼近5000亿元。加上隐藏负债,政府净值是负6.5万亿。
文章说,如果把台湾当成是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目前的净值是:近负6万亿。摊开“台湾”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资产逾8.5亿元,负债竟高达14.5万亿元:资产比负债还少了近6万亿元。当企业的资产小于负债时,代表这家公司的资产,不足以偿债,该公司就可被宣布为破产。换言之,如果台湾是一家公司的话,这家公司已经被宣布破产。
负债14万亿,相当于每个台湾人身上都背着63万元的债务。因为政府欠下的这笔债,全台湾上班族,未来36年缴的税都是在帮政府还债。而36年几乎等于一个人一生所有的工作时间。而且还得祈祷政府未来不要再借钱,否则连儿子、孙子都还要继续帮它还债。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一笔债?文章指出,一部分是账面上的债,即官方对外公布的债务以及累计债务,主要是历年来政府入不敷出、不断发行公债的结果,这部分超过4.5万亿元。另据“立法院”预算中心最新估计,账面上没有显示的巨额“隐藏性负债”起码近9万亿元,包括军公教人员退休给付义务,公、劳、农保亏损及潜在负债、各种非营业基金的长期负债等。
近年来,岛内官方及旗下的公营事业到处兴建各种建设,截至去年7月底,盖好后完全闲置的公共设施就有30件。当初总建造经费花了近46亿元,而闲置的理由却千奇百怪:如花了近800万元建的台东县鹿野乡立游泳池,泳池长度竟然只有10米,无怪乎根本没人去。
更糟的是,许多建设预算重复编列造成重大浪费。例如最近为了“8.8水灾”灾后重建编列的经费,就跟先前已经编列的4年5000亿“振兴经济扩大公共建设投资计划”有多项重复。
文章写道,有人会问,即便台湾账面上破产了,但对我们的生活一点也没影响。至少,这家“公司”周转得很顺利,发公债向民众借钱从来也不会借不到。但是,不变的定律是:负债,一定要有人还,如果前面的人借得多,后面的人就还得多。倘若未来劳动人口大幅减少,这笔债要如何还得起?
目前,台湾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这些增加的社会福利支出只能由还有工作能力的人口负担,但在“少子化”趋势下,台官方预估,2026年后台湾的总人口开始负成长,届时3个工作人口就要抚养一个老人。
文章指出,台湾的公债都是向民众借的钱,不像冰岛外债过多。但是,如果官方为了还债而加税,将直接引起民怨。因此印钞票最方便,却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民众对货币将失去信心,大家不但不借钱给政府,还拼命把手上的新台币换成美元,汇出境外,那么新台币将剧贬、股市暴跌、资金市场大缺血,政府周转也将出现危机。
官方用通胀赖掉欠的债并非狂想,这种“公然的抢劫”有过先例:1945年到1949年间国民政府大印钞票来融通其支出,台湾的物价几乎一日数变,每年物价涨幅都在500%——1200%之间。其结果就是台湾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4万元旧台币才换1元新台币,人民几十年的储蓄一夜间化为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