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不需抵押和担保,并具有随用随贷、方便、灵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贷款手续繁琐,办理时间长,贷款难的问题,且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讲,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于严格评定的农户信用等级发放的贷款,因此凡是得到贷款的农户信用程度都比较好,相对信贷风险也比较小。
在一些地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然而,随着小额农贷推广工作的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风险。本期话题就如何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健康发展,约请嘉宾进行探讨。
主持人: 记者 李晓美
特邀嘉宾:
人行黑龙江省绥化中心支行副行长 马六一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农信联社 柴俊位
“没抓手”成为主要顾虑
主持人: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特色产品,就你们所了解到的情况,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开展得不尽如人意,原因是什么?
马六一:我们在对辖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开展调查时发现,这项业务开展得不尽如人意,农户并没有享受到小额信用贷款的方便和好处。2008年,辖区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47亿元,却没有发放一笔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09年至今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13亿元,也没有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所发放的农业贷款都是农户联保贷款或抵押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对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没抓手”的顾虑。在调查中,多数农村信用社负责人和信贷员都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没有抓手”,一旦由于灾害、经营不善、家庭变故等原因失信,将找不到其他责任人。他们的这种想法与商业银行一样,有过分依赖抵押担保方式等第二还款来源防范信贷风险的思想,对信用贷款认识不足,对农户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调查了解少,因而只注重发放联保贷款、抵押贷款,忽视了小额信用贷款。
核定贷款额度小,满足不了农民需求。辖区农村信用社最初在评定信用户时,分一级信用户、二级信用户、三级信用户三个信用等级,核定的贷款额度是一级标准最高限额为3000元,二级标准最高限额为2000元,三级标准最高限额为1000元。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农户需求的变化,又相继做了调整。现在核定的贷款额度是一级标准最高限额为5000元,二级标准最高限额为3000元,三级标准最高限额为1000元。即使这样也不能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部分被评为信用户的农户不需要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空间。辖区被评上信用户的农户大部分是家庭条件比较好,且勤劳和睦的家庭,或者是以前在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脱贫致富,信用比较好的家庭。这些家庭如果不扩大再生产,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耕作对资金的投入相对较少,这部分资金大多数农民能够通过自身的积累来解决,因此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
另外,由于宣传不到位,部分农民对农户信用贷款的性质不了解,认为这种贷款也和其他贷款一样手续繁琐,也成为阻碍农户信用贷款业务开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不够扎实,存在风险隐患。这种情况具体体现为在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部分信用社的信贷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信用状况、还款来源等情况调查了解不深不细,仅凭个人的主观印象或据当地村干部推荐便予以授信,使授信偏离实际情况。
管理到位难度较大
主持人:随着小额农贷推广工作的深入,小额农贷逐渐暴露出的问题和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柴俊位:农信社一直以“三农”为自己的服务定位,浙江省衢江信用联社经过多年的探索,从1999年开始试行小额信用贷款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然而,随着小额农贷推广工作的深入,一些问题和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制约了农信社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和自身效益的提高。
管理到位难。由于小额农贷面广户多,村级信用代办站撤销后,许多农业信贷员一人要管一千多户小额农贷,造成管理到位难。信贷人员疲于办理贷款手续,调查走访少,造成信息不对称。发放时“三查”制度执行到位难,容易造成冒名贷款、多头贷款和化整为零贷款。
投入风险大。小额农贷多为信用贷款,农业产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农民无固定收入来源,经济基础薄弱,还款预期难以把握;部分农民长期外出打工,贷款形成逾期的可能性大;贷款的运用主要集中在种、养殖业,受农业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大;农户对市场把握不准,信息不灵,生产具有较大的盲从性和跟风问题等,加大了贷款风险。
产出效益低。目前,我联社发放的小额农贷,如低收入农户奔小康贷款至7月底贷款2135户,金额3476.08万元,最高为基准利率上浮20%,低于其他贷款3个多百分点。发放小额农贷工作量大、效益低,使农信社实质上扮演着政策性银行的角色。
操作困难多。由于小额农贷授信额度较小,无法满足农户较大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申请其它种类的贷款又存在担保难问题,一些农户信用意识淡薄,赖债、逃债思想较严重,这些问题往往相互影响并形成连锁反应,造成某一村或相邻村庄的信用环境恶劣,阻塞了其他农户的融资渠道。农信社实行与工资、奖金挂钩的信贷激励约束机制,而小额农贷工作量大、效益低,严重影响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规范运营是关键
主持人:小额信用贷款是一种手续简便,服务于农民的惠农金融产品,如何进一步优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
马六一:转变观念,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村信用社主要负责人和信贷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认识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是中央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解决农民贷款难,简化手续,服务于农民的一种惠农金融产品,是农村信用社的特色产品,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要充分相信大多数农民是遵守信用规则的,失信只是个别现象。
适时提高授信额度,不断满足农户需求。应不断完善农村信用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要根据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农户资金需求的变化和农户信用记录的变化,及时调整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满足农民随着生产发展而逐步扩大的资金需求。
切实转变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规定的操作程序办理贷款,简化贷款审批环节和手续,方便农户。要将小额信用贷款的办理程序和要求宣传到辖区的每一个农户,让其了解农村金融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信贷投放要随贷随收、常放常收,改变过去那种“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观念,努力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挥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组织引导作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必须要经过调查摸底、评级授信、发证放贷和贷后检查等多个环节。其中调查摸底是基础,是评级授信的重要参考依据。农户基本情况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客观公正,决定着信用贷款发放、使用与回收的风险评估及其控制。农村信用社要注重发挥当地镇、乡、村级行政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他们熟悉村情、民情和管理村民事务的有利条件,与农村信用社一道做好信贷资料的收集和信用等级的初评工作,做到依靠而不依赖。同时在工作协调,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后续管理等方面注重发挥其作用,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营运切实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
产品创新迫在眉睫
主持人:针对以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
柴俊位:加大产品创新。结合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对小额农贷的对象、额度、期限等进行延伸,以适应当前形势下的农村信贷需求。去年以来,我联社推出了“一证通”小额贷款、低收入农户奔小康贴息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库区农民脱贫致富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和失地农民创业贷款等产品。“一证通”小额贷款在农户需要资金时,只凭信用贷款证及身份证就可在柜台直接办理最高额为10万元的信用贷款,手续与存折取款一样方便快捷,提高了办事效率。
优化信用环境。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对不合格的“信用村”实行强行退出,不再享受“信用村”待遇;对农户信用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2008年,衢江联社与区政府联合下发了《衢江区农村金融信用体系管理暂行办法》,信用体系的建设被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项目,考核到各乡镇(街道)。该《办法》实施后,各乡镇高度重视,有多个村将信用村创建纳入了村规民约,搭建了政府和农信社齐抓共建信用工程的良好平台。
强化激励机制。针对信贷员贷款户多量大的现状,联社强化激励机制,转变小额贷款工作方式,把重点放在贷前调查、农户基础档案建立、扩大授信面和贷后集中管理等工作上,逐村、逐户建立动态“农户信息电子档案”,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规避了冒名贷款、多头贷款,并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给予调查尽职、审查到位的信贷人员一定的免责权,充分调动了信贷人员发放小额农贷的积极性,并使小额农贷有了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