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资信评估的基本方法
美国的资信评估机构在诞生初期,其评估方法主要采用定量方法,通过对企业、公司、金融机构等评估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负债情况及市场前景的综合定量分析,得出该评估对象的按期履约能力,即信用能力。在评估具体债券品种时,一般在综合评估发行企业本身的信用能力同时,还要考察该债券的契约条件、担保情况等因素,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取得,最终得出企业债券的信用等级。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定性分析开始得到资信评估机构的重视,并将其引入评估的具体方法之中。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资信状况,不仅仅取决于与现金流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且还与领导者素质、企业治理结构、文化理念等息息相关。如果不将这些因素纳入资信评估的范畴,显然难以得出客观的评估结论。因此美国的评估机构开始重视将定性的方法引入评估工作中,以弥补单纯定量方法的缺憾。由于定性分析的内容较难量化,这就需要评估师依据自己的丰富经验进行主观评价、打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参照定性和定量的指标体系,最终得出评估结论。资信评估被誉为“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指的就是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相互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虽然定性分析不像定量分析那样准确,但是由于评估师的丰富经验和审慎判断,在进行定性分析时还是可以做到客观和真实。再加上美国几大资信评估机构都建立有比较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体系,这就有效地保证了资信评估实践中,几大评估机构对于同一个评估对象的评估结论近乎相同,这显然是尊重客观实际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资信评估发展历史还很短,因此评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严重依赖“进口”,由于“消化不良”,大多数评估机构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能力,而一味照搬国外的评估方法,这显然难以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大多数评估机构都建立有自己的一套指标体系,相互之间差异很大,这就使得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时无法做到与实际情况的完全吻合。而且众多评估机构由于存在恶性竞争,不惜在定性分析时降低评估标准,使得不同评估机构对于同一评估对象的评估结论往往大相径庭。久而久之,定性分析方法就逐渐演变成“吸引”客户的“法宝”,这必然严重地损害资信评估“独立、客观、公正”的主旨,最终将危及行业自身的持续发展。所以,在中国目前的资信评估方法中,由于指标体系的不完善、评估师执业水平的限制,以及行业间存在恶性竞争等因素,使得定性分析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水平较低;而定量分析方法也由于定量指标体系不完善而缺乏解释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不能正常运用并做到密切配合,必然导致评估结论与实际情况的脱离,使得资信评估结论的准确性程度不高,最终将严重阻碍资信评估行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