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哈尔滨铸造总厂始建于1965年,是中型国有机械行业企业,原隶属于市机械工业局,于2002年下放,现归于南岗区管理。改制前全部人员 1232人,其中在册职工894人,离退休人员338人,资产总额8162万元,负债11076万元,净资产-2914万元。于2004年12月通过依法破产方式实施改制。
哈尔滨铸造总厂是我省唯一一家专业铸造企业,曾在国内小有名气,其生产的非标铸铁件等曾颇受市场欢迎。多年来在国有体制的束缚下,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难以提高。1995年,哈铸造总厂开始亏损,第二年即处于半停产状态,后被市政府列为关停整顿企业。800多名企业职工不得不全部下岗。“与其抱着国有的空饭碗苦熬日子,不如以退为进寻求突破”,为了救活这家产品有市场的企业,南岗区委、区政府与企业经营者和职工三方联动,共同确定了哈铸造总厂的改革取向:依法破产,重获新生。
该企业改制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三方面特点: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由于该企业长期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职工对企业改制存在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为使职工打消顾虑,在哈西开发指挥部的指导下,企业领导班子提出“以人为本搞改革的工作思路”,做到思想发动在前,改革工作在后;政策宣传在先,改制方案在后;提高认识在前,解除劳动关系在后,真正把党和政府关于企业改制的基本要求,变成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召开职代会、座谈会和个别访谈进行集中宣传。做到改革告知、方案告知、真情告知,做到人人清楚。在宣传内容上,突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提高职工群众对企业改制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消除干部职工的种种思想疑虑,提高职工对企业改制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是坚持规范操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根据国企改革政策,企业认真研究制定改制方案、并轨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职代会审议通过”原则,扩大透明度。做到职代会不开,方案不出台;职工代表不表决,不强行通过;职工一时接受不了有方案,不急于求成。如在政策理解、发放补偿等问题上,职工存有顾虑,导致职工思想不稳定延缓了企业改制过程。了解这一情况后,企业党委和领导班子统筹安排,深入职工中,展开调研,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调研后采取的方案在提交职代会审议讨论时获得一致通过。 三是体现真情关爱。职工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为此,区委、区政府要求企业不是将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简单推向社会,而是贯彻“有情操作,小步快走,多点分流”的方针,把解决职工就业安置和生活问题列入第一要务,千方百计为职工落实工作岗位,解决就业问题。首先企业破产后,依托哈铸油脂设备制造公司实现产业续存和重组,保证原企业的90%以上职工继续上岗就业。其次,确保经济补偿金发放、内欠补发和各类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到位。
由原哈铸职工参股组建的民营企业---哈尔滨哈铸油脂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也已于3月份正式运营。已停产8年的哈尔滨铸造总厂终于以退出国有的方式“起死回生”了。实施破产重组后,公司投入运营以来,已接订单价值270多万元,210多名职工重新上岗。实践证明原哈尔滨铸造总厂的改制取向正确,措施得力,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