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电话诈骗出新花样莫上当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一种以“电话欠费”为由进行诈骗的新型诈骗手段,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各地频频出现,致使不少普通百姓上当受骗。
据警方分析,这种新的电话诈骗方式,有可能在春节期间呈现出一种高发态势。
“电话欠费”诈骗升级
家住北京市宣武区的张某最近来到当地派出所报案。随着张某的叙述,一场精心设计的“电话欠费”骗局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原来,去年10月29日晚七时左右,张某正坐在家中的沙发上看着电视,这时接到了一位自称电话局员工的欠费通知电话,说张某正在使用的电话已经欠费。张某否认欠费一事,来电人随即表示:“这种情况近期频频发生,我们帮您联系警方报案。”随后挂断了电话。正在张某疑惑之时,几分钟后,张某家中的电话又再次响起,一名自称“公安局民警”的人在电话中告诉张某,其名下登记的电话、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已被泄露,并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参与洗钱或实施诈骗犯罪,目前正被公安机关调查。
听到此事后,张某急忙解释,此时对方则表示,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应当“升级银行账户”,即将自己的银行存款在ATM机上转移到指定账号,24小时内由银行专业人员做升级保护或资金冻结。为不让事主有时间与亲朋商量,对方称“转账过程要全程录音”,会将电话打到事主手机上,全程与事主保持手机联系。在转账时,还会有所谓的“银行员工”用电话“指导”转账。
此时的张某已经被完全“忽悠”住了,放下电话后,拿起银行卡来到离家最近的一台ATM机旁,按“银行员工”的提示,完成了转账程序。
回到家中的张某总觉得这件事有点蹊跷,第二天一早,张某来到了当地派出所。
据悉,这是北京市宣武区警方接到的第一起“电话欠费”诈骗案,仅仅两天后,宣武区警方接到的同类报案数就增至7起。
“电话欠费”诈骗从去年9月开始在北京市出现,截至目前,北京市发案超过百起,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个案涉案最高金额达到109万元。
据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马曦初介绍,电话诈骗嫌疑人利用现在比较严峻的经济形势对普通公民的心理影响,调整了作案方式。“以前很多老百姓被骗,是因为轻信可以占便宜,现在老百姓的心态已经变成了守财,所以假称电话欠费的诈骗近期会明显增加。”
骗子常用三种手段
和以前的“猜猜我是谁”之类的案件相比,近期发生的“冒充警察”、“电话欠费”、“电话涉嫌洗钱犯罪”等类型的电话诈骗更有欺骗性。北京、上海、河南、福建等地近期接连发生电话欠费诈骗案件,已使一些群众上当受骗。
记者了解到,不法分子利用“电话欠费”进行诈骗的作案手法主要有三种:
冒充电话局工作人员以“电话欠费”为名实施诈骗犯罪。不法分子冒充电话局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告知其话机欠费,在被叫用户声明并非本人所用话机后,即谎称此用户个人身份信息可能被他人冒用申领了欠费话机,并声称要帮助联系报案。
冒充警察忽悠事主。常以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已被泄露,并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参与洗钱或实施诈骗犯罪,目前正被公安机关秘密调查,事主有可能还要被判刑。
在事主将自己的其他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分子之后,不法分子通过一系列骗局,诱骗事主到银行ATM机进行转账操作,达到诈骗目的。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以往‘猜猜我是谁’类型的案件中,受骗金额多在数千元到数万元,而近期的电话欠费类的诈骗案,动辄超过10万元。一些受害百姓将家中全部财产都转入了骗子的账号,发觉受骗后心理几乎崩溃。”马曦初表示。
据介绍,正常的电话欠费,电信公司会向家中发送欠费催款单,但不会直接打电话催款,而且电信部门通常是在月底和月初由电脑语音提示“电话欠费”,并非人工直接拨打电话。此外,电信和公安系统的电话并非一个总机,两个部门之间不可能实现电话转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案件的来电号码均为境外电话或者网络虚拟电话,如果挂断,回拨这个号码,是打不通的。
警方提示,在接到自称各类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时,要注意来电显示上的电话号码,对一些不熟悉,非正常座机、手机号码的电话不要理睬。要注意保守家庭及个人信息,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时,要与家人联系进行沟通,防止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