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工伤”是在外务工人员闻之色变的词语。他们挣钱不多,家境一般都不富裕,哪怕只伤到一根指头就有可能让一家人都陷入困境。随着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外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有了很大提高。“工人流血又流泪”的情况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但是,务工人员的法律知识一般都很缺乏。如何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务工人员并不很了解。马华(化名)走了很长的弯路,最终得到了工伤赔偿。昨日,刘安康又开始了他的维权之路,相信他走得不会太曲折。 依靠法律获得9万多元赔偿 马华(化名)出生于青海,他的家里条件不好,很早就出来打工了。在工地受伤后,多次要求雇主赔偿,由于身份证登记信息出了错误,结果都失败了。马华在律师的帮助下更正了信息后,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他应该得到的赔偿。 2008年,马华到拉萨一个矿区采矿。在一次采矿中,马华被矿石砸伤脚背,并导致脚背粉碎性骨折。工友立即把马华送进医院进行救治。马华工作时间并不长,挣的钱也不多,而他的工友也没能为马华凑出足够的医疗费。在经过几天短暂的治疗后,马华出院自行疗养。出院之后不久,他被矿石砸碎的脚骨骨髓受了感染,马华不得不再次借钱到医院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时间已经有些晚了,马华被截趾。虽然后来治愈出院,但是终究落下了残疾。 马华向雇主讨要医疗费始终都被拒绝。在第二次出院之后,马华经过老乡的介绍,向劳动部门申请了工伤认定,之后,马华又申请了伤残鉴定。经过鉴定,马华的伤被认定构成九级伤残。马华向劳动部门仲裁机构提起劳动仲裁,要求雇主承担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但是由于马华没有身份证,并且暂住证上的身份证信息与他的户口登记的不一致,马华当时没有得到赔偿。随后,马华又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因为同样的原因,马华败诉了。 经过这么多曲折之后,马华仍然没有放弃。经朋友的介绍,马华决定向律师咨询此事。马华到子产律师事务所咨询此事,律师孙贵林了解情况后,向相关部门取得了马华的身份证明,重新向劳动部门仲裁机构提起了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医疗费、误工费、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等损失。 由于马华的身份已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证明,他的诉求最终得到了劳动仲裁部门的支持,用人单位向马华支付了各项费用共计9万多元。 做工伤认定得找准用工单位 “我在工地受伤快一个月了,为了治疗,钱也快花光了。医生说,我的手指在三个月内必须进行第二次手术,否则就废了。可是我的工伤认定一直没做,赔偿也就拿不到,想起来就伤心。”昨日下午,刘安康对记者说。他抱着一包快翻烂的证明和手续,一身疲惫,满脸无奈。 今年,已经36岁的刘安康从四川老家来拉萨打工。他是一名木匠,只知道干活,不知道是哪家公司聘用了他,也不清楚他所在工程的项目名称是什么。9月23日豆成玉(证明信所写为豆)打电话通知刘安康所在工程组的工头甘利平叫两名工人过去帮忙,刘安康是其中之一。9月23日下午3时左右,由于工地钢筋变形,无法进行木工活,刘安康准备回家。豆玉成又叫他去钉箱子,在使用圆盘锯时,刘安康的手指被严重割伤。工友们立刻将他送往医院治疗。经医生诊断,他左手食指的肌腱受伤。 “我出院后去找工头,他说可以给我算一个月的工钱作为补偿。可是医生说,必须做第二次手术,还要1万多元钱。我想做工伤认定,拿到钱后再做手术。” 刘安康说,“工友们都很支持我,给我写了证明,我去医院办了相关手续。可是我不知道我们这个工程的项目名称是什么,也不知道直接用人单位是哪家公司,所以拿着手续跑了好多地方也没办成事情。” 据了解.刘安康在堆龙德庆县东嘎镇的一个大型工地上干活。只是他们的工头也不能明确地说出直接用人单位的正确名称。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刘安康正在积极地查询该用人单位的名称。“我希望这个事情可以尽快得到解决,否则我的手指就废了。”刘安康说,以后打工可得先问清楚“东家”是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