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底至今,中国内地股市上涨已达60%,金砖四国的股票基金均出现资金净流入。面对近期卷土重来的“热钱”,如何适时监管和调控再度成为热点。
资金重新扑向新兴市场
后危机时代的资金流向偏好不再遵从“避险”二字,而从三方面考量:一是流向经济复苏较快的经济体,因为良好的基本面和较快增长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二是大宗商品市场;三是货币被低估的市场。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良好势头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共同吸引国际资本纷纷做多中国。
虽然“热钱”的规模难有定论,但从数据中仍可以感受到“热钱”的暗潮已卷土重来。三季度中国贸易顺差为39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为208亿美元,两项数据之和同三季度14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新增余额相差800多亿美元。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中指出,剔除投资收益和汇兑损益,“热钱”流入为500亿美元左右。
“十一”长假过后,上证综指在3000点徘徊。自去年年底至今,中国内地股市上涨已达60%,另一方面,今年9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8.99亿美元,同比增长18.9%;9月份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117个,同比增加17.6%,由此可见,境外实业资本也开始做多中国。
与此同时,为了抑制港币升势,香港金管局已连续半个月向市场注资共426.25亿港元。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陈子敬向记者表示:“部分境外资金就是冲着中国内地市场而来,港股也自去年年底以来上涨了约50%。”
除中国以外,其他新兴市场也继续吸引证券投资新资金。自2008年年底以来,巴西股市涨幅超过120%,外汇储备增至232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印度股市上涨90%左右;韩国的外汇储备额已连续七个月增加,达到2500亿美元。
“热钱”推波助澜作用大
“热钱”通常为短期投资资本,倾向于投资流动性较高的产品,股票市场因其流动性好、变现速度快成为首选。由于我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热钱”涌入渠道多种多样且隐蔽性强,大量资金通过虚假贸易和地下钱庄等途径间接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将股市和楼市的起伏同‘热钱’必然联系的说法并不准确。”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楼市去年保持低迷,A股在今年8月份一度调整,而期间国际资本仍源源不断流入,因此‘热钱’为股市和楼价的上涨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我国“热钱”来源主体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二是中外合资的跨国公司,三是中国外向型的贸易公司,四是个人。赵庆明指出对于前三者,国际资金转移到境内,主要是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利差因素,从而避免汇率损失;至于个人投资者,以通过侨汇形式买房或炒股居多。
总体而言,业内人士认为,“热钱”短期内大规模流入我国境内的条件尚不具备。不过,他们指出,市场也不能低估未来“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和速度:美联储目前维持0.24%一年期基准利率,而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1.7%,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这项拆息交易的收益率可能更高。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中,全球最大规模的美元套利新兴市场的浪潮也许会再次出现。
“热钱”监管不可掉以轻心
“热钱”监管素来是一个难题。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窗口指导;其次,对地下钱庄、虚假贸易、虚假外资大笔资金流入流出现象进行盘查;另外,对于主要口岸所出现的现金运输方式严厉打击。
从长远看来,“热钱”背后所对应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日前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应对“热钱”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靠调整经济结构,适当减少顺差,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另一方面,长期走软的美元将迎来一个新的运行区间,这无疑对中国国际收支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建立一个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已是大势所趋。
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也多次公开表示,必须加强跨境资金的流动检测,防范收支失衡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经济危机有效痊愈之前,中国将被继续看多。在此期间,若能很好地利用形势,吸引国际资金,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在影响力、吸引力和市场制度方面得到质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