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三湖”治污耗费巨资无明显成效
910亿元扔水里没听到响声
审计署日前发布审计调查结果称,历经6年时间,投入资金910亿元,涉及8201个项目,我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49.2%的断面水质为劣五类,巢湖平均水质为五类,太湖、滇池平均水质仍为劣五类。
“我国湖泊治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控制效果不甚理想。”近日在武汉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一些专家直陈我国水污染防治缺乏效率,剖析了备受诟病的环保投入“无底洞”现象。
近千亿元巨额投资为何治不好“三河三湖”的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坦言,首先是湖泊治理方针、技术路线出现了偏差。“就水论水,强调用工程与技术手段治污,而忽略了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忽略了源头上的节水减排。建起了污水处理厂,但是运行率低;沿湖的截污做到了,但是陆地上的排污截不了。”
“治污体制和技术路线不改变,再投入900亿元也很难奏效,还是会边治理边污染。”王浩院士说。
此外,近年来,一些地方频频出现环保资金被挪用事件:河南省平顶山市环保部门用1000多万元养超编人员;广东省2000多万元的环保资金被挪用建设政府办公楼等项目。
记者在世界湖泊大会上采访时,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国家的环保投入不断增长,“但是,真正用于污染治理、环境改善的有多少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挤一挤水的话,我觉得可以挤掉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