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专业的产权法律服务平台
  + 即刻致电0371-63691828加入专业的产权法律服务平台,快速提高知名度、提升案源!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产权法规 法律常识 案例 文书 产权律师 在线咨询 产权贴吧  
  行业新闻 - 著作权 - 创意产业 - 商标 - 软件 - 商业秘密 - 特许经营 - 新法速递 - 法律社区  
    北京特邀知识产权律师
欢迎加盟
 
    成为本频道当地特邀律师,您将尽享当地优质案件委托资源,提高知名度,提升案源!开拓您的法律事业![查看详细]
北京专业知识产权律师 更多>>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欢迎您加入
本栏目热点内容  
· 全国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现场会与会人员到我(2008-11-9)
· 关于调整我市耕地占用税适用税额的通知(2008-11-9)
· 国土局贯彻落实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2008-11-9)
· 我局召开2006年度工作总结表
 
  当前位置:主页 > 著作权 > 浏览

责任编辑在其编辑作品上署名问题的法律思考

中国产权法律网 2009-3-13   来源:   编辑:
 

作者:赵 磊 梁晓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从事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法官,近期审理的一起涉及责任编辑署名权益纠纷的案件,引起了笔者对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案件的原告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诉称其从事了一部汇编作品的责任编辑工作,并为此书的出版发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该书出版后,出版社并未将其署为责任编辑,而是另署他人为责任编辑,因此请求法院确认其对该书享有责任编辑的署名权。关于责任编辑是否享有在其编辑的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以及权利的性质等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试就此问题作粗浅探讨。
    一、署名权的概念
    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署名权是“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对这一概念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第一,署名权的权利主体是作者,作品是作者享有署名权的前提和载体。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只有作品具有独创性,才能受著作权法保护,作者才享有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第二,署名的目的和功能在于表明作者身份。这里所称“表明”有两种含义:一是确认作者身份;二是昭示作者身份。作者正是通过对自己这一身份的确认和昭示,从而获得一定的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
    第三,署名权是一项著作人身权。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著作权包括4项人身权和13项财产权,而署名权是其中一项人身权。我国其他法律均没有规定署名权,因此,离开了作品,离开了著作权法领域,就不存在署名权。
    二、责任编辑是否享有署名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判断责任编辑是否享有署名权,关键在于责任编辑的工作是否产生了具有独创性的作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按照出版业的惯例,出版物应当写明责任编辑,但这并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署名。责任编辑不享有署名权,原因有两点:
    第一,责任编辑的劳动不产生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家新闻出版署1997年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规定,在图书出版过程中,责任编辑所做的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行业规则,对他人的作品进行文字、逻辑、质量的审查监督。虽然责任编辑为作品的出版发行付出了辛勤劳动,但这种劳动的任务和目的不是创作新的作品,而是消除他人作品中的技术性、原则性错误,其付出的劳动仅仅是技术性的工作,既不具有独立性,也不具有创作性。因此,责任编辑的劳动不同于作者的独创性智力劳动。既然责任编辑没有创作作品,也就不是作者,当然也不能享有著作权法所规定的署名权。
    第二,在出版物上写明责任编辑的行为不是行使署名权的行为。首先,署名权作为一种权利,作者既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既有权署真名、笔名,也有权署假名甚至不署名。而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出版单位坚持责任编辑制度,责任编辑署名是这一制度的要求,反之则是违反规定的行为,即责任编辑没有署名与否、如何署名的选择权。其次,作者行使署名权主要是为了表明作者身份,而责任编辑从其工作性质和字面意义上理解,它所昭示的主要是一种责任,表明编辑对其所编辑的作品从文字、逻辑、体例等技术性内容方面负责。最后,作品自完成之日起,作者即享有署名权,而不论作品是否发表。责任编辑的署名则不同,只有经过编辑出版的作品才谈得上责任编辑的署名问题。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责任编辑经作者同意对作品进行了修改、完善,在作品中融入了其独创性的智力劳动,也可以视为该作品的合作作者,享有以作者的身份而不是责任编辑的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但此时,责任编辑所付出的是其职责外的劳动,比之单纯的责任编辑工作已经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三、责任编辑的权利保护
    (一)责任编辑的权利
    笔者认为,责任编辑不享有署名权,但并不是说责任编辑就不享有任何权利。责任编辑的工作虽然不同于作者的独创性劳动,但是一部作品的出版发行与责任编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反过来讲,图书出版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该书责任编辑的评价。比如,国内的各类图书评奖活动,其评比和表彰的对象就是责任编辑和出版社,某些责任编辑会因其在图书出版界享有较高声誉而获得优于其他同行的工作机会和报酬。对于此种通过个人劳动所获得的正当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法律应该给予保护。关于这种权益的性质,笔者认为,应当属于身份权。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的身份而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特定的身份包括亲属权、亲权、配偶权、知识产权、荣誉权等权利中的人身身份。责任编辑的权益来自于其特定的职务身份,在这一点上,与作者的权益来自于其作者身份并无二致。既然著作权法通过设立署名权制度来保护作者的身份利益,循此思路,我们也可以通过赋予责任编辑身份权,以达到对其身份利益进行保护的目的。
    (二)责任编辑身份权与作者署名权的区别
    从人身权的角度来看,责任编辑的身份权与作者的署名权非常相似,但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除前文谈到的问题外,还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权利性质不同。责任编辑的身份权仅限于人身权,当然这种身份权也可能为权利人带来一定的财产利益;而署名权则是一种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其次,权利内容不同。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除作者同意外,署名权要求作品的使用者在作品上以署名的方式对作者身份予以确认和昭示,否则即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而法律并未赋予责任编辑身份权此等效力,只要能够通过一定的形式确认某出版物的责任编辑系何人即可,是否在出版物上署名昭示则在所不问。至于《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行政规章关于出版物要署责任编辑的规定,只是行政机关对出版物进行质量监管的行政手段,并未赋予责任编辑要求署名的权利。反过来讲,出版社未署责任编辑并不意味着否认责任编辑的身份权。
    在本文开头所引的案例中,如果原告确实履行了责任编辑的职责,而出版社另署他人为责任编辑,否认了真正的责任编辑的身份,那么,出版社就构成了对原告的身份权而非署名权的侵犯。
    (三)责任编辑权利的司法保护
    由于法律条文并没有明确规定责任编辑的身份权,在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保护责任编辑的合法权益:一是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如果责任编辑在某一作品的出版发行中付出了劳动,履行了应尽的职责,而出版社另署他人,否认其责任编辑身份,显然有违民法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二是适用合同法。如果责任编辑与出版社签订的合同对有关署名的问题作了约定,则可以依据约定的内容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一条: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当事人的举证范围
下一条: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6年知识产权审判新发展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关闭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